十七.心理游医的原则(2)

常有朋友问:“小艾,既然你坚持不去医院工作,那为什么不自己开业呢?”

我往往笑着回答:“说来话长,你让我从哪儿讲起呢?”

朋友会说,随便你怎么开始吧。

于是,我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我开始罗列开业所需要的各种费用:我总不能租个三居室,对吧,不然就太不专业了。相应的,我需要一处或许临街的小院子,为了降低成本,当然不临街的门脸房也能凑合了,这就构成了一笔庞大的费用;这房子需要分为几间,最起码要有接待室和休息室以及必不可少的咨询室,这要房子租赁下来,我就需要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装修,当然这是一次性投资;随后,我需要购买相应的设备,应付每年的水费、电费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开业费用,并且,年底我得上税;到这里还没有完,因为偌大的一个诊所,不可能由我一人忙上忙下,所以我要雇人,最简单的,总要有个秘书、助理之类的人,可以帮我处理一些文档工作。当然,最后这笔费用不太多,按照现在北京市大学生毕业后的基本工资来看,我每月开出2000块钱就够用了。然而以一年来计,仅这笔费用,也有2万多。

等我把这些款项都开列好之后,每一项都按照我们可能想象出的最低标准,计了价,然后把总预算向前一推:“看,每年我要投入这么多钱当作成本!”

总有些朋友,看到这笔价值不菲的金额之后,还不懂得知难而退,他们进而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任何店面都会有成本啊,我们所购买的商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是从商店里购买的呢?但是不能说商家就不挣钱了吧!”言下之意,是让我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可是这样一来,原本并不低的咨询费用,再加上成本,基本上等于翻了一番。这就意味着,我现在的病人,至少有一半,会因此看不起病。

心理问题或疾病不同于其他消费。你总要买些吃的,那是为了活下去;你也不可避免地买衣服穿,还是为了活下去;如果感冒了,骨折了,发炎了,要去医院,仍然是为了活下去。

可是心理问题呢,如果你没有钱,那你就别看了。因为心理问题是潜移默化慢慢产生影响的,至少在当前,不会影响到你的生存,所以,你便退而求其次,祈祷它自生自灭。

我很讨厌那些喝过几天洋咖啡,吃过几天洋面包,就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人,我有时候也要忍受这种人大言不惭的叫嚣,我记得其中一个曾经这样说过:“我在美国待了这两年才发现,美国人对于健康的意识,比中国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美国人特别重视感冒,一旦感冒,立刻会跑到医院去,单位也给予足够的理解,该请假就请假。哪像中国人,发了烧,自己瞎买点药,吃吃就拉倒。”

就我所知,这家伙还没拿到绿卡,还不是美国人呢!

我于是啥话也不说,只在心里骂一句*完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