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8)

“那你和你们主编怎么认识的呢?”

“那你和这个作家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纸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个人物关系树,各种交错纵横的线条,像是一张网。

就这样两个小时过去了。

我俩打着哈欠在沙发上,困得不行了,纸上写着密密麻麻一长串名单,几乎是我在北京所有认识的人的总和了,还不包括于小可的。

于小可拿起那张纸,抖了抖,感叹道:“今晚证明了一个道理,六度原理,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认识不超过六层关系。”

“如果加上你的,我们可以申请破产了。”

吃饭那天选在马甸桥旁一个叫玫瑰园的小花园里的云南菜,最让我受不了是他们居然在吃饭时候都谈工作,我以为这次晚餐以后我们能够更加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增进了解,以便于我的老男孩下手--因为只有这样,老男孩才能吸人元气于无形。

但事实并非如此,她还是丝毫不谈论自己,她好像更愿意活在每一部文艺作品里,我们的话题总是很快就会转到与文艺有关的东西上,她还是喜欢看话剧,沉迷于舞台上的那些悲欢离合,只要一聊到文艺,她的两眼就放光。

“我们大概聊了有十几万字了吧。”有一次深夜我们结束了对一个电影的讨论后,我说,“但我都还没有了解你。”

“你会慢慢了解的。”

可想到更奇怪的是,她一离开就没有一个短信一个电话,她不愿意说自己的事,而且也不愿意知道我的事,有一次甚至我打电话她没接,后来说在开车,如果我打电话去,她则肯定在和别人谈做书的事情,无论多晚她永远有一群人在聊天。此外,我还发现她习惯把通话记录和手机短信都删得一干二净,有一次,我发现她一下忘了删通话记录了,我发现其中一个号码打得特别长,有一个小时之多,名字还特别容易让我想象到一个帅哥--周小鸥。我悄悄记录了那个号码,并在街边用一个公用电话给打了过去,心里还编了一套词,先生你中了我们公司的奖,一套书,留个地址我给你寄过去--不说巨奖是因为害怕太像骗子--结果一接通,是一女孩,我赶紧说我打错了。

我找了介绍我们认识的姑娘聊天,试图了解她的生活和性格,以及出没规律和地点,但她们也不知道太多,都说于小可是个独行侠。据于小可自己说,她中学的学校是北京着名的一个贵族学校,一个班才二十来人,估计大部分也不在国内,我更是无从问起。我用我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搜索了有她名字的网文,大部分都是她给某个报纸写的书评,我仔细看了她的博客,没有任何一篇是关于情感的。

一个自认为是星座大师的前女同事跟我从星座的角度分析过,水瓶的女生慢热,另一个前女同事则认为仅仅是地域不同导致的,还有一个女同事则认为,是父母关系的原因导致她这种表现,当然也有一个男生认为,她有个情人,她有两个手机,她的反侦察能力是一流的……总之,她成了一个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