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三百年(3)

……

母亲教我:“小人要坐有坐相,立有立相,走路不可油头蚂拐。”因为她自己就是人相极好的。小时我每跟她去溪边,去桑园茶山,去傅家山下小舅舅家,还伴她去过浦庙。平时只见她在灶间,楼上楼下及堂前走动,现在却陌上多少行人,她走路这样安稳,没有一点夸张,亦只是人与天地为三才,日月丽于天,江河丽于地,而她的人则在天地间,与世人莫失莫忘,仙龄永昌。她在家里,是洗出衣裳或饲过蚕,稍有一刻空,就自己泡一碗茶吃吃,我在傍嬉戏,见母亲一人坐得这样端正,室中洒落悠闲,只觉有道之世真是可以垂衣裳而治。[8]

胡兰成对父亲的回忆大略而概要,对母亲的回忆却是细腻而深情,相隔几十年仍异常清晰。他记得被母亲抱在手里看月亮、看星星,母亲指点着月亮星星教他儿歌,唱当地乡间的小曲俗调。母亲教他学念:“月亮婆婆的的拜,拜到明年有世界”,教他念:“世界大,杀只老雄鹅,请请外婆吃,外婆勿要吃,戒橱角头抗抗咚,隔壁婆娘偷偷吃咚哉,嘴巴吃得油罗罗,屁股打得阿唷唷。”

胡兰成小时候笨拙,不似其他小孩口齿伶俐,应答讨大人欢喜,他是开口不易,应对也拙讷,与小伙伴玩耍常常吃亏,幼时他的头长得特别大,头重脚轻,淘气打架立脚不稳,倒在地上的总是他。平时自己走路,一跑快也会摔跤,额上肿起瘀青块,母亲总是用烧酒黄栀浸湿了纸给他敷贴。

在家里,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家境艰难,子女又多,母亲不会娇惯,他也不缠母亲,反能像家乡俗话说的“会替大人手脚”。母亲缝补衣裳、在堂前纳鞋底,他在旁边一边嬉戏一边给母亲递剪刀、穿针线。母亲煮饭上灶,他就到后面帮忙烧火。母亲去河边洗衣,他提篮拿着捣衣杵,得得地走在母亲前面。天好出太阳,门场前晒谷晒菜,母亲叫他照管,他拿着根木棍安安静静地坐在门槛上,见有鸡来就赶开。稍稍大一点,母亲就教他剪桑叶,嘱咐他先把桑叶理齐了再剪,若饲乌毛蚕,桑叶要剪得细,乌毛蚕的嘴巴小。母亲又叫他到溪边洗白菜,叮嘱要挖开菜叶洗干净。带他上山采茶,母亲叫他仔细,一支采干净再采下一支。母亲教做事,也是教做人,从日常生活小事琐事上教,由自己去领悟。母亲说:“靠教是教不好的。”意思是指,靠教只能一步一趋,人不能事事教,时时教,还得要自己去体会领悟,推及其他。母亲差他到桥头豆腐店买酱油,三文钱半碗,双手端着走,他生怕泼翻,眼睛盯紧碗里,可忍不住一步一荡,到得家门,已泼翻得所剩无几。母亲赶过来接下,笑骂道:“你要眼睛看路,不可望牢碗里。”他事情做得不对,母亲不责备,只是微微地笑,是宽爱也是鼓励,可不管做事做得怎样好,母亲却是从来不夸奖。胡兰成回顾自己做事不因毁誉而扰乱心境,即由此而来。

胡兰成年纪小小已懂得家境艰难,体谅母亲当家的苦楚。前面有几个哥哥,他小时候衣服都是穿剩下来的,袖口长到盖过手指,裤子大到拖及地面,旁边叔叔家小孩比他大一岁,穿一身印花洋布衫裤,他看在眼里,却不羡慕。隔壁人家女儿比他小一岁,家里开豆腐店,有钱买点心吃,还有父母烧香带回的玩具,他什么都没有,他也不吵闹。有一天,胡兰成与小伙伴在桥头玩耍,到了中午小伙伴都回家吃饭去了,他不回家,他知道家中没米,他怕回家让母亲为难。他去溪边摘了几个莲蓬,用绳穿起,独自在大路上甩着玩。直到母亲来叫他,说家里饭已做好他才跟着回家。饭不是米饭,而是留作种子的蚕豆,他和哥哥弟弟用碗盛来吃。母亲坐在高脚凳上,带着歉意的微笑在一旁安详地看着。

真难为了家无黍米的当家母亲,也难为小小胡兰成的体谅心意,这件事,以后被张爱玲用作素材,移用到了中篇小说《秧歌》中。小说主要人物金根回忆自己儿时:

有一天他知道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他牵着他妹妹的手,说:“出来玩,金花妹!”金花比他小,一玩就不知道时候。他们在田野里玩了许久。然后他忽然听见他母亲在那里叫唤,“金根!金花!还不回来吃饭!”他非常惊异。他们回到家里,原来她把留着做种子的一点豆子煮了出来。豆子非常好吃。他母亲坐在旁边微笑着,看着他们吃。[9]

胡兰成的性格中有着“荡子”父亲浓重的影响,胡兰成做事规范许多则从母亲学得,母亲不曾溺爱,也谈不上慈爱,在胡兰成看来,父母亲身上都有着如天地不仁之性情,但母亲的热情有礼待人,母亲的克己,母亲的吃苦忍耐,母亲的敢于担当,令胡兰成感触至深,予他以后的处事为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母亲一辈子不容易,娘家家境不好,来胡家做填房,来照管这一个时时困顿到家中无粮的大家,养活养大一大群儿子,却始终志气不堕。待胡兰成以后在汪伪政府做官有钱时,母亲早已过世。胡兰成倒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叹,虽然母亲在父亲死后活了十二年。父亲死后,儿子们接替撑持起了家庭。先是胡兰成三哥,三哥死后胡兰成到广西教书,每月往家中寄钱。胡母晚年多病,有胡兰成妻子玉凤和孙女青芸在病榻前侍奉。他自排自解地安慰自己,至少母亲的晚年应该是满足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