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3)

名牌产品处处在

品牌由消费者说了算,但消费者分散,没有组织,消费者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必须通过某些机构来操作。因为市场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某些机构与小老板看到机会后便开始忽悠消费者;加上媒体有失偏颇的炒作风格,导致中国市场上品牌由机构评定,有些品牌甚至就是花钱买的。市场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名牌。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名牌最多也就是一个有名字的标牌。中国的品牌五花八门、光怪陆离,一个在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任何踪影的产品,居然可以说自己是消费者喜爱品牌;一个连技术员也没有的工厂,竟可以搞出国家重点推广产品……名牌绝不是这样吹出来的,名牌必须实实在在地建立在消费者的感知之上。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受骗,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小老板的产品,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到时小老板的命运可就不太妙了。

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中国做营销人,必须要很强的心理承受力,因为身边似乎有太多企业一不留神就创造出速度传奇和业绩神话,不仅在国内表现卓越,在国外更令人惊艳,动不动就能赶欧美超日韩。当然这多数是吹出来的。

有些企业只做了两个区域市场,就把自己粉饰成全国领先,有一小瓶产品被亲朋好友旅游时带到国外,就大声宣布已进军全球市场。

为什么那些企业那么高调呢?原因很简单,国内市场不成熟,品质要求低,而欧美市场成熟,品质要求高,他们在借欧美为自己的品牌背书。但是他们忽略了消费者的思维方式,消费者认定一个产品是否畅销的一条标准是这个产品伸手可见,否则任凭商家怎么鼓吹消费者也不会上当,一旦被消费者贴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标签,那就永远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了。

概念炒到云天外

中国的消费者善变,有些喜新厌旧。而小老板与消费者相对贴得近一些,多多少少能感知消费者的心理,更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过他们不会搞创新,不仅贵而且也不会,他们拿下消费者的手段是做包装、搞概念。

能把啫喱说成生态水晶技术,把竹碳说成光触媒……中国市场变得异常热闹,永远不缺故事,概念满天飞,口水战流行。

面对众多的概念,消费者无从选择,不得已进行化繁就简,认为一个产品如果好就必须能用简单的话说明白,而这一点只有真正的大品牌才能做到。小品牌也就这样把市场份额拱手送给了大品牌。

老板法则

市场之道傻一点

聪明的老板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的老板做企业喜欢走捷径,大企业眼睛盯着欧美,小企业一心关注大企业,他们心中唯独没有消费者。殊不知中国的消费者是全球最善良的,只要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不仅会毫不犹豫地掏腰包,还会对你歌功颂德。

市场制胜之道没有多么复杂,可以说只有一条,即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才是立业之本,基业常青之道。

中国企业之所以没成功,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缺乏傻劲——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出好产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