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爸是……”、“五道杠”到“举牌哥”

2010年10月16日晚9点40许,“官二代”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园里醉酒驾车,导致一死一伤,被人拦下后称“我爸是李刚”。事后查明,李启铭之父——李刚,时任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

李启铭在大学校园醉驾肇事后的“豪语”,使得“我爸是李刚”一时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语。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高衙内和薛蟠,也让社会再次关注所谓的“官二代”现象——通常指官员们的子女依仗父母的权力,或寻求资源特权(包括公务员入职作弊、商业垄断、信息垄断等),或仗势欺人、枉法横行。

李启铭的所作所为令人气愤,然而当我们深挖背后的根源,就很容易引起对孩子教育的反思。或许,官员“世袭”给子女的,除了隐性的利益,还有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

有一个有权势、有门路的父亲,积极利用好家中的社会资源,这本身不是什么错,可是如果仗势欺人就不对了。一些孩子的功利思想、拜金的价值观以及圆滑世故往往是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之下形成的。比如,有的家长对上级巴结,对下级冷淡,孩子也学会了在学校“看人下菜碟儿”;有的家长一有事就习惯托关系、请客送礼,用钱摆平,孩子也会在竞选班干部、寻求保护和帮助时用钱当“通行证”。

前不久,“五道杠”事件弄得满城风雨,轰轰烈烈。

2011年5月,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照片上的少年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位少年名叫黄艺博,今年13岁,是武汉某中学初一的学生,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的博客开通于2011年2月8日,迄今仅发布了一篇博文和2个图片专辑。当时,该博客的点击率并不高,但5月1日以后,该博客的浏览量已超过90万,评论数千条。其中,一张黄艺博在少先队总队部阅读文件的半身照,浏览量达到3万,网友纷纷跟帖评论。这张照片中,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少先队牌,表情严肃,认真地审阅着手里的文件。有网友评价“太有范儿了”,也有网友评价说这孩子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

13岁的他不仅模仿大人语气写文章,而且从一岁开始就熟知许多历史故事,如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等;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100多篇文章;关注“民生”远远超过关注他自己;在政治上的许多见解大大超出了同龄人,十几岁的少年俨然成了政治神童。而且,他小小年纪,身上还笼罩了“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光环。黄艺博在自己的博文中称,开通博客“是想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

其实,“五道杠”少年做的也是好事,比如照顾孤寡老人,但是他的不少作为与他的年龄不符。同时,不少人质疑这位少年家长的做法,甚至有人觉得是家长在故意炒作,尽管孩子的父母一再否认这一点,但“五道杠”身上的策划痕迹却很明显,因为没有几个普通的父母会给自己孩子的博客里放上官模官样的照片,还在博客图片上备注“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注释。

网友“月下茶靡”表示:明明是青春纯真的童年时代,却被培养成这样,模仿大人语气写的文章,不知道是该责怪社会还是责怪家长老师。

从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的角度来看,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认识活动确实与儿童少年时代有着很大关系。人为地用“官本位”的思想对一个纯洁少年浸染与熏陶,不懂得为孩子的生命和心灵“留白”,最终造就了这样一个“官样小大人”。这里没有丝毫指责的意思,只是觉得一种悲哀。一种眼看着这么一个好孩子在“官本位”的教化与遗毒中湮灭自我的悲哀。

几乎与此同时,“举牌哥”陈逸华,也在网络上走红。陈逸华是广州十六中的高一学生,自2011年5月4日起在该市多个公共场所举牌,呼吁众人反对花巨资统一改造地铁车站,收集市民签名。有网友将他举横幅收集签名的照片发上微博,短短几天,就被转发超过万次,引起一片讨论的热潮,有网友赞其“勇气可嘉”。同时,公众对一号线改造的质疑也纷至沓来,面对公众质疑,广州地铁公司一周内三次回应陈逸华,最终表态会本着节约的原则翻修。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了陈逸华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了他的执著、认真和勇敢。而他在事后的表现,尤其令人欣慰。首先,他表示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名人,特别是不想对着话筒和镜头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因为看见记者姐姐在烈日下苦等了他好几个小时,才简单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其次,他把自己的执著和勇敢归结于他对地铁的喜爱,他能够很顺畅地随口说出每个地铁车站不同的风格与色彩,其纯真的程度让人感叹,其行为的出发点让人信服。再次,则是陈逸华表示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自己生活在广州,幸运自己的行动能得到那么多同辈和长辈的支持和理解,包括地铁施工主管单位的理解与宽容。

其实,真正优秀的青少年应该是像陈逸华这样,而这样的人也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之所以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于他懂得给自己“留白”,没有过早地受到世俗尘垢的污染。

给孩子的心灵留白,让孩子的思想健康、善良,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才是培养孩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