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大坏蛋,培养网上盗窃犯,不睡觉,不吃饭,睡到半夜到处窜,他攀墙,我跳院,月黑风高好作案,人手一张麻袋片,这拔葱,那拽蒜,茄子土豆偷成片,谁家菜地都不管,偷完马上往家窜,一到家里傻了眼,自家蔬菜全不见。”这是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偷菜”顺口溜,因其脍炙人口而受到“偷菜者”的热捧。
如今,“偷”,突如一阵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QQ就显示有朋友送我珍惜的老虎花种子。一句“你偷菜了吗?”正成为时下网民乃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从7、8岁的小学生,到20多岁的年轻白领,再到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中老年人……当今开心农场的流行,已是人们不争的事实。让开心网和腾讯网赚足了人气、眼球以及银子。
我玩过开心网的“抢车位”,后来因为总被“贴罚单”而放弃了。后来,我周围的好友全部都在“偷菜”,其中有一个同学,他现在为人夫为人父,白天在研究院上班,晚上回来帮忙照顾小孩,每天和老婆忙得很,可就在这么忙的情况下,他还晚上设闹钟起来“偷菜”呢。“买种子”、“买肥料”,“除虫除草”,然后算准点“收果实”,或者算准点去“偷”别人的。
一时间,仿佛全民都卷入了“偷”的热潮,更有朋友在网上大呼:“我爸妈也加入了‘偷菜’大军!”
为什么大家如此迷恋“偷菜”?从前,我们都被父母教育“小时偷针,大了偷金”,而如今,大家正大光明地开始“偷”了?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偷菜精神”让人钦佩!
首先,“偷”正是被压抑的传统教育下的一种呼吸。
一份专业调查报告显示,“开心农场”玩家多为有上网条件的城市白领,从年龄分布来看,19~28岁的玩家占70%。从“赛车”、“奴隶买卖”,到“养狗”、“种菜”,各种社交游戏先是使众多白领沉迷其中,渐次向其他年龄层次扩展。中老年和中小学生均加入其中。
平时,我们都被教育要当一个乖孩子,要做规规矩矩的人。这种教育让我们觉得生活很沉重,我们寻求一种突破口。
正如我的一位朋友说:“晚上‘偷’了朋友的‘玫瑰’后,那一刻我可真开心,实在是太爽了,我做梦都睡得特别香。”同事中间流行的一句话是:“我们‘偷’的不是菜,是轻松。”现在,公司同事疯玩“朋友买卖”游戏,你派我去“打工”,我就派你“挑粪”,你派我“扫大街”,我就派你“裸奔”……将好友作为“奴隶买卖”,或被好友当作“奴隶使唤”,都在争享“虐友”的乐趣。
其次,每个人都有叛逆心理,犯罪心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叛逆心理和犯罪心理。当然我们是理性的人,是有自控能力的人,是明白道德法则的人。但人也有劣根性,就是越不让干的事情,越有好奇心。
资深公共关系顾问林景新一语中的的说:“老老实实地种菜等待收获并不吸引人,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偷’字,如果说菜园能满足‘城市农夫’的心态,那么,‘偷窃’,则满足了人性中的犯罪心理,尤其这种‘偷窃’,只是为了过把瘾而不用负责任。”他更指出,由于菜地里是实名制,人们几乎把现实生活的关系化带入了网络,这就是SNS网络与传统网络差别最大的地方。
第三,我们太无聊,太没追求了。
有人说“偷菜”是“集体无聊”。“偷菜”游戏正在催生和鼓励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生活无聊,精神空虚。或者说,我们对精神生活更加挑剔了,然后能刺激我们乐的事物也就越来越少了。
于是,“偷”的过程,心惊胆颤,让我们享受乐趣,寻求刺激。
从“偷菜”到“偷猪”,不变的是被偷的对象,依然是真实的朋友。
正如朋友所说,是“喜欢看大家,被‘盗’时的那跺脚发狂的样子,也喜欢种了东西供大家‘偷’的那种满足感。”
那么,“偷菜”与“偷情”之间,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联系呢?都是偷,只是偷的东西不一样。
一想到此,我立即上网搜索,发现已经有人在总结“偷菜”与“偷情”的关系了:“‘偷菜’是游戏,‘偷情’也是在玩游戏。‘偷菜’是在游戏里‘偷’,‘偷情’是在现实中‘偷’。‘偷菜’是无聊寂寞的人玩的游戏,‘偷情’是寂寞找新鲜的人玩的游戏。‘偷菜’是越偷越上瘾,‘偷情’是越偷越想‘偷’。”
格羽幸福新知:
但需要补充的是,偷菜是理直气壮地偷,偷情是偷偷摸摸地偷。形式还是不一样的。
或者说,男人女人,知道现实中的偷情代价是巨大的,但是偷的诱惑也是巨大的,也就借着偷菜来满足偷情的刺激了,或者说偷菜就是偷情的一种意淫,偷菜就是偷情的一种变相转移方式。
正如易中天《中国男人和女人》说的那句特经典的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于是乎,偷菜多了,偷情就少了。
从这个意义上,偷菜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