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链接,爱情只隔着一个人的距离

看纽约怪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其中介绍了“弱链接”的理论:最亲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生活几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见面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解的情况。只有这些“微弱关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

正如《庄子·山木》中写道: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弱链接”揭示了对人具有功利(实用)关系的,不是最亲密朋友,而是“弱链接”的朋友。

为什么微弱关系比亲密关系还能起更大的作用,并能帮助自己找到工作甚至伴侣呢?

首先,谈一谈社交成本。

人与人的社交,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以及智慧,这都是成本,可是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又会衍生了机会成本。纵然是社交女皇或者达人,也不可能与所有有价值的人交往。

我通常会把我的交际网络看成一个不同层的圆。最外部的是不太熟的朋友,然后是已半熟的朋友,核心层的朋友也就5个左右。因为就算精力再充沛,如果每个朋友都是亲密朋友,每天电话联系见面,那将会让我不堪重负,我可能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我们必须计算社交成本。

INSEAD组织行为学副教授马丁·加奎罗(Martin Gargiulo)说:“我喜欢把社交网络比做铜线或电线。线越粗,输电量就越大。同样的,在网络中你奉献的越多,在你有需要时,向你伸出援手的人也就越多。”

加奎罗警告,正如粗电线比细电线贵却不一定好用一样,大型社交网不一定就是最佳的社交网。维持太大的社交网络往往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顾此失彼的时候可能反而失去最得力的朋友。

我非常赞同加奎罗的“核心社交网”理念,人们在社交网络中“提炼”出一个核心社交网,人数介于20到30人之间,甚至可以小至15到20人,这取决于个人的社交能力。虽然核心社交网中的成员在不同时期可能有所轮换,与某些人的关系有时可以强点,有时则可以弱些,但每个人都应拥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交网并用心去经营。

其次,社交本身有局限,符合150法则。

有人说,社交网络是一项资产,对个人的帮助很大,但它也可能是一种负担。这就好像爱一样,适当的爱很美好,太沉重的爱也是负担。

这里不得不提“150法则”(Rule of 150):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时此刻符合“150法则”。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微软推出的聊天工具“MSN”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

当然,现实中,和我们保持强链接,即亲密关系的,都不会超过150人,尤其是宅男宅女当道的社会,保持强链接的有50人就不错了。更多的人都存在于我们的弱链接里。

然后,亲密关系只是信息再循环。

加奎罗说:“如果你社交圈子里的人都是属于你那个阶层的人,这就形成了专家所称的,密集网络。你可能以为自己对整个机构内的事务已了如指掌,但实际上你们的交流只是信息再循环。但总有一天,你会惊觉原以为被每个人接受并认可的观点实际上只适用于你自己以及圈子中的人。”

这点不难理解,因为和我们有着亲密关系的人,通常都是同事、同学以及邻居,和我们有着太多类似的经历,所以其圈子也相差无几,了解的信息也是相差无几的,而且再循环后惊喜并不大。

于是,弱链接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来看看微弱关系的威力吧。

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尔1974年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找到一份工作》,其中他采访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记录了他们的就业经历。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找到工作的,其他20%是通过自己申请求职找到工作的,约18.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

我们经常说三个字“人托人”,这就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些疏远的关系,才会存在着惊喜,正因为我们不熟悉,才会埋藏着金矿。

格羽幸福新知:

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丝毫不让人意外,而意外的是这些人利用的个人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疏远的“微弱关系”,真正依靠父母、最好的朋友等“强关系”找到工作的人比例很少。

当然,人托人找老公的大有人在。

我认识一个女孩,当时她着急结婚,着急到每天早晨在卫生间里觉得天要快塌下来。眼看就要30岁了,可男朋友影子都没看见。后来她稍微留心了,听到自己的同事说她的姑姑在华为任财务工作,说华为很多单身男生,不仅名校毕业,而且还很会赚钱。于是,这个女孩就记上心来了。她开始对她的同事非常好,然后她的同事也很喜欢她。她说起自己的烦恼,然后隐约中透露出自己想要找个大公司的职员。同事心领神会,马上托自己的姑姑帮她物色。结果是,她果然成功把自己嫁掉了,而且两人一起玩游戏看电影,一副幸福样儿。开始劝周围的单身贵族们赶紧结婚,一个劲儿说结婚挺好的。当然她的幸福,离不开“弱链接”,就是同事的姑姑,一个当时只是听说过的人,结果成全了她的大好姻缘。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中介,不管职业中介还是婚姻中介。

也许,你和他,就隔着一个人的距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