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之谜(1)

 

苏格兰的自由银行制度

怀特(White)教授《英国的自由银行制度》(Free Banking in Britain)一书在经济学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源自书中关于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优良成效的论述。据称,该制度盛行于1716年(或者1727年)至1845年《皮尔法案》颁布之后开始崩溃。 参见White, Free Banking, p. xiii中有关该制度运作优良的论述。怀特对于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特点有两个重要的归纳。第一,相对于英格兰而言,苏格兰的银行业务在当时是自由的。因为当时英格兰的银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英格兰银行,整个银行体系在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上多倍扩张货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格兰的银行体系不受英格兰银行的影响和控制。用怀特的话来说就是“苏格兰的银行体系是一个各扫门前雪的‘自力更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每家银行都自行维持铸币准备”。 Ibid.,  p. 43.

270第二,从某些方面看,苏格兰的自由银行体系比英格兰的银行体系运行得要更加有效。由此得出结论:苏格兰的自由银行制度要远优于英格兰中央集权式的银行制度。怀特指出,长期以来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优势一直都被人们所忽视,他希望目前的公共政策能从中汲取经验。

然而,在这本200页篇幅的著作中,关于苏格兰银行制度的分析仅占了26页。怀特也承认,这些相关的描述几乎全来自于二手资料怀特教授书中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另一个问题——对于19世纪上半叶英国自由银行理论家的讨论与分析。后文将讨论他书中的这一部分。。尽管如此,怀特关于苏格兰银行制度的观点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许多学者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了,甚至包括本文作者。Murray N. Rothbard, The Mystery of Banking (New York: Richardson & Snyder, 1983), pp. 185—87. 另外,还有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上一篇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发表的文章和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 在Fortune (March 31, 1986), p. 163上发表的文章。我起初在1981年一篇未公开的评论中质疑了怀特教授的论文中所述的苏格兰自由银行理论,但不幸的是,我没有把这些疑虑写入《银行的秘密》一书。非常遗憾的是,怀特总结的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两个推断都是错误的:(1) 苏格兰的银行业并不是自由的,事实上,它们同样受控于英格兰银行;(2) 苏格兰的银行运作得并不比英格兰的银行更好。

我们先来看怀特总结的第二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并没有提到苏格兰银行业的信用扩张要明显地小于英格兰银行业,也没有提供那个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或价格的任何数据。但怀特确实认为,苏格兰银行业有着更强的周期的稳定性(cyclical stability),他的意思并不是说苏格兰银行体系在繁荣时期较少地制造通胀,或者在经济衰退时期较少地紧缩。271怀特只是想通过周期的稳定性一词表示,苏格兰的银行较少发生倒闭的现象。这是怀特唯一可以证明苏格兰银行体系比英格兰银行体系运行得更好的证据。

难道银行倒闭得越少,就代表着银行体系更为优越吗?我们应该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银行较少发生倒闭的事实。自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成立以来,我们见证了美国银行倒闭的下降,这可能确实意味着银行发展得越来越好,但代价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差。银行倒闭是市场惩罚银行信用膨胀的强有力的武器;更少的倒闭可能意味着这种惩罚武器失效了,货币和信用的膨胀可能更为猖獗。在任何情况下,较低的银行倒闭率都不能成为银行体系更加优越的证据。

事实上,在怀特也奉为权威的一本关于苏格兰银行历史的著述中,悉尼·切克兰德(Sydney Checkland)教授指出,苏格兰银行在漫长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中扩大或收缩了信贷,特别是在18世纪60年代,1772年,1778年,1793年,1797年,1802年至1803年,1809至1810年,1810年至1811年,1818年至1819年,1825年至1826年,1836年至1837年, 1839年,1845年至1847年危机爆发期间。Sydney G. Checkland, Scottish Banking: A History, 1695—1973 (Glasgow: Collins, 1975).很显然,苏格兰银行体系与它的近邻英格兰银行体系一样,都是不稳定的,它们都制造和推动了经济周期的产生。

即使在“自由”这一方面,苏格兰的银行体系的运行效果也不比中央银行占主导的英格兰银行体系更好。怀特认为,苏格兰的银行制度不同于英格兰,它是自由和独立的。这里的“自由”,是指银行不受中央银行制度的控制,每家银行都是独立的,依靠自己的黄金储备来兑付其所发行的银行券和支票。 但从一开始,怀特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困窘但确凿的事实:当英格兰的银行在1797年至1821年间暂停铸币兑付时,所谓“自由的”苏格兰的银行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银行制度是不能够,也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暂停铸币兑付很明显地侵犯了储户和银行券持有者的财产权。更不合理的是,这些银行在暂停向其债权人支付铸币的同时,还能够强迫其债务人以铸币偿还债务以维持经营。

怀特对苏格兰的银行这种奇怪行为感到非常困惑。他问道,它们为什么“不坚持铸币支付,为什么不让它们的货币对英格兰银行券自由浮动”?如果怀特能够认识到苏格兰银行业并非是自由的,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困惑了。苏格兰的银行没有能力进行铸币兑付,它们在英格兰银行券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信用扩张。怀特教授在一个脚注中暗示了这一点,然而他却执念于他的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一事实背后所隐藏的真相。请注意,这一事实意味着伦敦才是“大不列颠的金融中心”,苏格兰的银行要依靠伦敦的银行和伦敦的债券来进行信用的扩张,所以大不列颠是一个“最优货币区”。White,Free Banking, p. 46 n. 12.不过怀特也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18世纪下半叶,苏格兰的银行的铸币准备从10%上升到了20%,但是在19世纪上半叶,这个数字急剧地下跌至1%—3%。他承认这种情况可能是苏格兰银行渴望暂停铸币兑付义务的原因。对于铸币准备如此剧烈的减少,怀特认为这是由于“在短时间内获得铸币的成本减少”以及“铸币外流的风险下降”,不过他或许也认识到,暂停铸币的兑付意味着银行再也不用为铸币而担忧了。White, Free Banking, pp. 43—44, n. 9.

273对于这次暂停铸币兑付的危机,切克兰德(Checkland)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但更为完备的解释。他认为,这次危机并不是始于1797年,而是始于四年前英法战争爆发时的银行业恐慌。当时,苏格兰两所大银行的代表赶到伦敦,恳请政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英国政府很快答应了这一请求,向健康运营的银行发行政府债券,其中40万英镑给了苏格兰。政府的这次救助向市场上的银行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政府随时准备着干预市场以解救银行业危机。

怀特正确地指出,在苏格兰的法律框架下,苏格兰银行效仿英格兰的银行暂停铸币兑付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认为没有人将其诉诸法律是一件非常令人奇怪的事情。不过,如果我们认识到在这背后有着英国政府的默许,那么事情就很容易解释了。在铸币兑付暂停的环境下,加之1800年后法律允许银行发行面值1英镑以下的银行券,一批新银行纷纷进入苏格兰市场。切克兰德指出,在1793年至1803年期间,在苏格兰流通的银行券增长了一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