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制度:准备金总量的确定(3)

 

10.2黄金需求

与公众对现金(中央银行纸币)的需求一样,公众对黄金的需求增加将导致银行准备金减少,反之,公众对黄金的需求减少将导致银行准备金增加。在采取金本位制的中央银行制度下(比如1913—1933年的美国),商业银行将几乎所有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增加准备金。公众黄金需求增加对银行准备金的作用机理与现金需求增加时的情况类似:为了获得黄金,公众到商业银行提取活期存款以兑换黄金;同时,商业银行必须动用准备金来购买黄金。

公众对黄金需求的增加使得准备金等量减少,并且在数月后会对银行现金存量产生成倍的紧缩效应;相反,公众对黄金需求的减少使得准备金等量增加,并产生成倍的扩张效应,这一倍数取决于货币乘数。

在现今的信用货币体系下,中央银行并无兑付黄金的责任,也没有为拯救金融体系而必须149控制黄金输出的义务。但只要公众仍然使用黄金,黄金需求对准备金的影响就会存在。假定黄金通过直接购买或贸易顺差的方式,从南非流入美国。如果从南非进口的美国商人将黄金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将黄金存入中央银行,那么商业银行的黄金资产增加,从而银行准备金等量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对黄金的需求仍是银行准备金减少的一个原因。(或者,相反地,公众增加其在银行的黄金储蓄,相当于公众对黄金需求减少,将使得银行准备金等量增加。)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看到公众是如何通过现金需求或者黄金需求,影响银行准备金的数量。下面再来看中央银行是如何运用各种工具来影响银行准备金数量的。

10.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扩张或者紧缩准备金的一个简单办法是:增加或者减少对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贷款。19世纪中期,英国金融作家沃尔特·巴杰特(Walter Bagehot)曾写道:中央银行必须随时准备对处于困境中的商业银行施以援手,充当一个国家的“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通常坚持认为,从中央银行获得贷款是一项“特权”,而非赋予商业银行的普遍权利,美联储甚至只允许美联储体系的成员拥有此特权。然而,尽管中央银行不会一视同仁地向银行提供准备金贷款,甚至会强制借款银行执行一定的行为标准,但事实上中央银行仍努力充当银行的最终安全网。

在美国,美联储用两种方式为银行提供贷款:再贴现和再贷款。再贴现(rediscounts)是美联储早期对银行提供贷款的150主要形式,是中央银行临时性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贷款资产或贴现票据。然而如今,几乎所有贷款都是以美国政府债券为抵押品的直接贷款。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目的在于摆脱自身经营困境,通常用于弥补准备金临时性低于法定准备率的缺口,因此这些贷款往往是只有一两周时间的短期贷款。商业银行一般也会尽快偿还对美联储的债务,原因有二:首先,商业银行不愿持续、长期性地对美联储负债;其次,联储也会遏制银行的上述倾向。

表10.6描述了中央银行给四角银行(Four Corners Bank)提供为期两周、金额为100万美元准备金贷款的案例。

表10.6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

四角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对中央银行借款+100万美元准备金+100万美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四角银行的债权+100万美元四角银行存款+100万美元中央银行同时等额向四角银行提供了100万美元贷款,增加了四角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四角银行准备金151由此增加了100万美元,与之对应,它对中央银行的负债亦增加了100万美元,并于两周后到期。

一旦债务到期,就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四角银行用100万美元存款偿付其对中央银行的债务,四角银行的准备金由此减少100万美元,中央银行的资产中对四角银行的债权被核销。四角银行获得贷款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增加100万美元,两周后减少100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是增加银行准备金的途径之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