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制度:准备金总量的确定(1)

前几章对自由银行制度和中央银行制度作了概貌性描述,本章将集中讨论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商业银行准备金总量水平由何因素决定?实际上,决定准备金水平的因素繁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公众或者市场行为决定,一类由中央银行控制。

10.1现金需求

公众行为之所以能对准备金总量水平产生影响,主要源于公众对现金 在本章,我们假定现金为中央银行印发的纸币。的需求。第9章(表9.1~表9.7)已经述及,公众对现金需求的增加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紧缩压力,反之,公众现金需求的减少将增强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单个商业银行的情况扩展至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假定公众兑现142活期存款的需求增加。表10.1显示了一个假想的银行体系中所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自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表10.2则描述了公众兑现部分存款从而现金需求增加产生的即时影响。

表10.1假想的银行体系:所有商业银行

所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借据400亿美元活期存款500亿美元准备金100亿美元资产总计500亿美元负债总计500亿美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商业银行存款100亿美元〖3〗纸币发行150亿美元表10.2现金需求增加:第一阶段

第一步:所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活期存款-20亿美元准备金-20亿美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商业银行存款-20亿美元〖3〗纸币发行+20亿美元在这个假想的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0%,所有商业银行最大限度放贷。商业银行资产栏中“准备金”数额与中央银行负债栏中“商业银行存款”数额正好相等,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一回事。本章不讨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该例中,假定公众手中的中央银行纸币余额为150亿美元。该国的货币供应总量是活期存款与中央银行纸币之和,即500亿美元+150亿美元=650亿美元143现在假定公众要兑现20亿美元活期存款。为了得到现金(假定是中央银行纸币),商业银行必须从美联储的支票账户中提取20亿美元的活期存款。这一行为的最初效果如表10.2所示。

简而言之,存款人需要20亿美元现金,于是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提取20亿美元,接着中央银行印发20亿美元的新纸币并将其交给该商业银行。

此时,因为活期存款减少了20亿美元,而中央银行纸币的余额增加了同样数额,因此货币供应在总量上未发生改变,仍是650亿美元,但是结构发生了上述变化。

但这仅是第一步,问题的关键在于,公众持有的中央银行纸币金额增加20亿美元的同时,144银行准备金等额减少了20亿美元。

商业银行原本就处于全额放贷状态,现在,准备金减少后,为了满足法定准备金率要求,贷款和活期存款规模必须相应缩减。因此,商业银行贷款和投资必须缩减80亿美元,总存款缩减数额是准备金减少数额的5倍。简单说,活期存款减少100亿美元才能与准备金减少20亿美元相匹配。因此在第二步结束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0.3所示:

表10.3现金需求增加:结论

第二步:所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借据320亿美元活期存款400亿美元准备金80亿美元资产总计400亿美元负债总计400亿美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商业银行存款80亿美元〖3〗纸币发行170亿美元公众对现金需求增加的最终结果是:准备金减少20亿美元,活期存款减少1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应总量最终减少了80亿美元。这是因为活期存款减少了100亿美元,公众手中持有现金增加了14520亿美元,使得货币供应量净减少80亿美元。

公众对现金需求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准备金等量下降,进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导致活期存款总量减少,并略微缓解了货币供应总量急剧下降的局面。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