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内容:
● CSS定义
● CSS的历史
● 用CSS增强HTML文档
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是描述使用标记语言(例如HTML)编写的文档外观的一种语言。利用CSS可以控制文本的颜色、字体的样式、段落的间距、分栏的大小和布局、背景的图像或颜色以及其他各种视觉效果。其主要的优势在于,相同的CSS可以用在多个页面上,这样在调整整个网站的样式时就不需要单独修改每个页面。
CSS最常见的用法是设计网页的样式,当与HTML、XHTML(用来描述内容)或JavaScript(用来向站点添加交互性)结合使用时,CSS可以展现出强大的能力。
CSS的由来对于现在的CSS创作者并不是十分重要,所以如果您的时间很紧张,那么可以跳过下面一部分内容。如果您和我一样对问题的本质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读下去。
制定Web标准的主要组织是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在早期的Web上,W3C收到了关于使用样式表语言来帮助分离文档的视觉显示和其内容的9条建议。在1994年,现任Opera Software(一家公司,后文还会提到) CTO的H?kon Wium Lie提出了Cascading HTML Style Sheets(CHSS),不过当时他还在CERN工作,同事中包括Tim Berners-Lee和Robert Cailliau这两个创建万维网的人员。CHSS后来成为了CSS,因为它并不是只能应用到HTML上。在1996年12月,CSS Level 1 Recommendation问世。
后来,W3C又发布了3个CSS规范。CSS 2在1998年成为推荐标准,后来还出现了CSS 2.1(修复了CSS 2中的一些错误)。目前,CSS 3是候选的推荐标准。
CSS 3仍在开发当中,而CSS 2.1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完全成熟的推荐标准,所有现代浏览器都对CSS 2.1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本书将讨论CSS 2.1的现状,并介绍CSS 3中提供的一些可以在如今的浏览器中应用的新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使用CSS的优点,然后开始创建第一个层叠样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