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Tim Berners-Lee首次提出World Wide Web(万维网)时,只是有了一种方法用于创建至其他文档(包括远程计算机上的文档)的超文本链接,以及使用基本的格式化手段组合文本和图像,不过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仍是一些革新性的概念。
但慢慢地,Web开发人员开始习惯于HTML 1所提供的那20个元素,于是他们在该语言的每个新规范中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幸运的是,推动其发展的人们早就意识到如果不明智地处理语言的扩展,最终将会得到难处理的、混乱的Web页面。因此决定在规范中包括CSS,这样Web页面的内容可完全与设计和布局分开。
由于这个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像<font>标记中color='blue'这样的HTML参数被弃用,而采用style='color:blue;'这样的语法。事实上,即使这种用法仍不为Web开发纯化论者所赞同,因为它还是混合了设计和内容。为了完全将两者分开,可将所有样式嵌在文档的<head>部分的<style>…</style>标记对中,这有助于将文档的所有样式放在一个地方,同时使它们仍为文档的一部分。
如果需要两个单独的样式(例如一个用于在浏览器中显示页面;另一个以适合打印的方式进行布局),该怎么办?解决方法是将所有样式设置移到外部样式表(可在需要时导入的文档)。
如今,尽管所有较老的和弃用的功能仍可用(但还能用多久是个未知数),大部分好的网站都将内容和样式放入单独的文件中。只需通过加载一个不同的样式表,整个文档(或甚至是整个网站)就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外观。事实上,这个系统是很灵活的,甚至可以创建样式表,然后通过语音合成器、盲文打字机或盲人阅读器输出Web页面。
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各种浏览器功能和屏幕尺寸的时代,CSS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因为现在可为iPhone、iPad、Android设备、PC和Mac等创建不同的样式表。只需在一开始加载相关的样式表,然后Web页面将会在所有平台上以最佳状态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