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题注]
在20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持续低迷,使得人们对于华尔街的前景再一次感到迷茫。这时,一位华尔街作家写道:“如果说贪婪和恐惧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心态的话,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20世纪60年代初期,牛市结束。此后的华尔街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市场的交易量也逐年增高。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交易量中所占的份额逐步下降,他们转而将资金委托给专业理财的基金经理们,明星经理在市场中声名鹊起,身价连城。
激增的交易量使得华尔街的后台运作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这一情况。1965年,交易所将自动收报机与电子显示屏连接,使得在交易大厅里的所有人能够同时看到股价。
1971年,美林公司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随后,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华尔街投行也逐步打破了不向公众出售股份的百年惯例,放弃合伙人制,成为公众公司。
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代(即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同时存在),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低迷,使得华尔街再一次陷入困境,“华尔街即将灭亡”的论调再次出现。然而,在这一片哀声之中,那些将会给华尔街带来巨大繁荣的变革也正在悄悄地发生。
华尔街经纪人的固定佣金制和《梧桐树协议》一样古老,长期以来,它是华尔街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铁律。随着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壮大,迫于其他市场的竞争压力,纽约证券交易所最终于1975年放弃了长达183年的固定佣金制,这标志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私人俱乐部”时代终结。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修正法案》,该法案要求将全美的证券交易所和三板市场①连接起来,形成统一市场。1978年,跨市场交易系统投入运营。在这个扩大了的无形的电子交易平台上,纽约证券交易所利用其长久积累下来的影响力,仍然保持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1971年的纳斯达克成立敲响了美国步入新经济时代的钟声。纳斯达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就了微软、苹果、思科、英特尔、甲骨文、戴尔、雅虎、亚马逊、谷歌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并使得硅谷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科技和资本的结合机制使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较长的扩张期,并引领了20世纪最后30年新经济的发展。
随着华尔街上股票的市值越来越大,监管的力度逐步加强,想要在股票市场进行早期华尔街那种股票囤积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商品市场却不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石油巨子亨特兄弟主导的一起白银囤积投机活动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久远历史的记忆。这场轰动全美的操纵案最终以亨特兄弟不可避免的失败而告终,尽管华尔街的许多机构卷入其中,但美国的银行和美联储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成功地阻止了恐慌的蔓延。
当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的大牛市开始停滞下来的时候,华尔街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些变化几乎完全是象征性的。1907年,穆里尔·赛伯特(Muriel Siebert)成为第一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席位的女士—这离维多利亚·伍德哈尔在“船长”范德比尔特的资助下创立经纪公司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