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西方人怎么也看不懂(1)

仔细想一想,是什么让西方人对中国在高科技产品制造领域的迅速跃升感到担忧?当西方人看到印有“中国制造”字眼的高科技产品时所产生的担忧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含义?再想想,为什么那么多西方人认为隶属于制造业的岗位如此重要?当这些岗位从西方国家消失时,西方人为什么要担心?到底什么是制造业?为什么该领域的工作岗位要比服务业(比如医疗、教育、商业咨询、金融等)的岗位更加重要、更加关键、更具有战略意义?

这些问题并无统一答案,而且来自各方的意见经常伴随着冲突和分歧。这种混乱也折射出了一个在经济学家之间延续了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分歧—从本质上看,到底是什么推动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用尽了各种创新思维和复杂的研究方法,虽然不断有新的经济学家推出新的知识和见解,但是经济发展这个命题从很多方面来看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我们至今仍然无法用确信的口吻说到底是什么催化了它,什么维持了它,又是什么致使它走向衰退,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太多的变量:科技、社会体制、政策、文化因素……所有这些变量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而且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样,原来在某个地方可行的东西换个环境就不适用了,原本在某个历史时期或科技水平下能够成功的东西在其他条件下往往就会面临失败。

但是从更为广泛的公共话语来看,近些年来自由市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尤其是在美国。美国人认为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美国也因此督促其他国家通过开放市场来实现繁荣,对发展中国家尤甚。他们的潜在逻辑就是:只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即由价格来反映供求关系,而且商品可以据此自由流动,那么基本的相对优势原理就能有施展的空间。贫穷国家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专注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而后者永远都不可能以如此低廉的代价生产出同样的商品。反过来,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和熟练的技工,因此可以专注地从事高端的知识密集型生产制造,走在创新的最前沿,它们可以相互出口自己的高端产品,也可以出口到贫穷国家—这些贫穷国家虽然需要这些高端产品,但是却生产不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好处,并且得到发展。

额外的惊喜是,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一切都得到正确施行,那么贫穷国家的发展速度会超过富裕国家,也就是说,贫穷国家会从自由市场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只要世界范围内的现实情况真实地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也就是在不断投入的过程中,每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越来越少,那么贫穷国家就会有赶上富裕国家的那一天。边际效应递减,究其概念其实不难理解。设想一个业务非常简单的工厂,原来只有几名员工,后来每增加一名员工,工厂的产出就会得到显著提高,但是这种显著提高只能体现在头几名新增的员工身上,很快,不断增加的新人会让工厂变得拥挤,并且降低老员工的生产效率,最终无法给工厂带来任何产出上的增加,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如果你一直在增加投入,那么渐渐地,你将无法得到任何收益上的增量,而事实上,最终整个生产系统会因此陷入困境,出现产量的递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