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两个国家会在表象或行为上一模一样,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会说自己已经发展到头了。从一定程度上说,每个国家都处在一个持续过渡的状态,中国将永远不会比法国或英国更像美国。但是如果能够采取归纳分类的思维,这个世界其实也没那么难以解释。人们通常会用一个类别来概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甚至是日本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似:西方。同样,对于某些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和中国台湾,鉴于它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人们也会视之为上述类别里的新成员。
首先,一些学者坚定地认为现今落后国家要解决“迟发展”问题,就必须与传统的政治经济解决方案说再见。他们认为落后国家要实现发展,简单地开放市场、放松管制和精简政府是不够的,恰恰相反,这些国家的政府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发展大计中去并且有意识地介入市场管理。从这一点来看,市场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至少对于落后国家来说不是充分条件。因此,中国与常规发展模式的决裂,即市场经济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结合,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取得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功。
在这一点上,更为偏激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强大的宏观调控,更是由于对民主化进程的推延。中国在这些人眼里,俨然是一个“另类国家”。
其次,还有一类学者认为中国与常规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决裂并不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是让中国从全球公平竞争中脱离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不认为中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于这些学者来说,通过市场化和减少政府干预,发展自然会到来,而中国的这种高速发展(或者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所经历的高速发展)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政府操控市场,也就是说,利用经济手腕操控市场来增强国家实力。该观点视中国为“中国公司”,“不断上升的威胁”,以及“现代重商主义者”。
然而对中国形象的描述并非止于此,对中国政治经济独特现状的认识有可能会得出与上述观点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些观点认为中国也存在缺点和劣势。许多秉持这种观点的观察家都倾向于从新古典主义角度来看待发展,认为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也需要基本的市场条件:良好的产权保护、独立法院,以及一个只提供基本的监管和社会福利却避免任何过多的市场干预和对生产性资产占有的政府。尽管他们承认中国正在经历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中国并没有实现理想市场,他们也因此质疑中国的这种模式能否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断言,中国将不足以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所要求的各种体制。他们还认为中国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发展在本质上都是不堪一击的。换言之,中国到目前为止在经济建设方面表现得很好,但还可以表现得更好,除非中国在政治上有所改变,否则很快就会遇到巨大的阻碍。这部分观点所描述的中国是“一个执拗的社会主义者”,“不彻底的改革者”,以及“夹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国家”。
有关这个主题,还有一个与上述观点稍有出入的论点,该论点认为“无论政治是否限制了经济,前者始终落后于后者”。持该观点的学者指出无论在什么国家,高速发展都势必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错位、紧张和潜在的冲突;要避免社会陷入彻底的无序状态,就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反应迅速的政治体系来应对这一系列挑战,而他们认为所有这些特质都不存在于当前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