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行驶在悉尼南部高地本达农那令人愉悦的、让人昏昏欲睡的街道上,你会误以为在这个看似懒散的世界角落没有什么能够引发政治动乱。但表象总是具有欺骗性的,本达农已经证明了其是一个环保主义的温床。
2009年7月8日,当地2 000个居民中的356人挤在市政厅参加一场历史性表决,为是否应该禁止本市使用瓶装饮用水投票。当一家瓶装水公司开始从附近的一个钻孔取水,当地人第一次有了禁止使用这种瓶装水的想法。因为无数环境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强烈反对这一想法。一名当地商人决定就这个问题进一步采取行动并建议完全禁止瓶装水。投票结果是一个响亮的“是”。
不仅仅本达农的居民开始自己采取行动处理环境问题。 2003年,塔斯马尼亚岛的柯尔士湾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禁止使用塑料瓶的城市;2007年英国南帝汶的莫德伯里镇成为欧洲第一个这样做的城市。在每一个案例中,居民们都完全真心真意地希望能够通过禁令;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在非常热心地确保他们的城镇免遭不必要的塑料污染,无论是瓶子还是袋子。
这些地区都是文化转变的先锋队,把环境保护放在前面,把消费者的想法放在后面。“绿色”已变得十分流行,它对任何想要在这个新模式下做事的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各地区都在为减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行动,他们都在期待借助公司兑现相同或是更大的承诺。他们正在利用自己的消费能力来确保它的发生。
自1999年以来每年民意调查公司“环球扫描”都会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一次国际调查。除此之外,它还审查消费者、雇员和商业利益相关者们对环境的态度变化以及企业的环境责任。根据2007年针对25个国家2.5万人的调查,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将近1/4的受访者,特别是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受访者说他们经常因为环境的原因而拒绝某个产品或品牌。这个调查还探讨了受访者对于环境污染数量差异的敏感度。澳洲人、美国人和大部分欧洲人认为自己有权利对环境污染采取行动,这份报告的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有明确迹象表明这些消费者很高兴能通过行使他们的购买力来惩治那些生产对环境有害产品的公司。
有趣的是,对于那些“绿色”消费者,重要的不仅仅是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对环境危害要少,而且他们还要“被看到”去购买了这些环保产品。这种效应被进化心理学家称为“竞争利他主义”,其主要观点是要被人看到自己在做好事,由此个人所花的成本便会提升你的社会地位。你做好事的成本越大,你的地位可能就越高。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表现超过了本田思域混合动力车:后者看起来与本田思域系列的其他产品没什么不同,而普锐斯有一个新颖的独特外观,因此一眼就能被识别出是混合动力车。类似的,“竞争利他主义”也可以被用来解释超市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受欢迎的原因,如果这种环保袋看起来和塑料袋差不多,它们可能就不会那么受欢迎了。
没有什么像从众心理这么有效了,当然只要它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酒店的多数客人都被告知不能使用一次性毛巾,那么酒店的客人就更有可能多次使用他们的毛巾,而不是要求每天换一条,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出于他们的环保心理。
在操作中不考虑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现在很清楚的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重要的不仅是企业的成功,企业对投资者和雇员的吸引力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