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市场的理性声音(3)

金融市场与专家的博弈

然而,在回到大众理论议题时,经济学与政治哲学家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于194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反驳当时流行的中央计划经济学说。在文章中,他指出中央计划经济无法作为价格杠杆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他认为中央计划者不可能将一个庞大人口所发生的零零碎碎、各不相同的信息资料汇总起来,不管是人还是电脑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好的”经济决策只能由价格杠杆来完成。市场之所以行之有效,就是因为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主观偏好)都要通过价格机制来汇总,进入单一市场评价系统,这一系统虽非尽善尽美,但还是比任何人脑或电脑编程出的数字更有作用。

将信息来源进行分解相当重要,因为它是哈耶克所谓的“隐性知识”——一个决定性的生成因素。隐性知识乃是个人凭直觉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在某一特定地点、职业或生活方式中获取。正因为它带有明显的直觉性,因而很不容易对其进行总结,用来交流,事实上具有这种知识的人可能自己还不知道已经掌握了隐性知识。然而,这种知识非常有用,因为它反映了全球各色人物极其深刻的生活经验。

这种洞察力就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但它只是一种观察,并非一种结论。正如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亨利·曼尼最近指出的那样,它无法解释这样一种理论:如此之巨的海量信息是怎么有效地归纳,汇为商品与服务价格的。他这样问:“加权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他又说:“有效市场假说几乎完全基于经验观察,从未提出过任何理论来解释市场为何如此有效。”曼尼的回答看来可以这么理解:大众智慧的结果。

索罗维基在其《群众的智慧》一书中令人信服地指出:群体在作出决定时往往要比天才专家更正确。换句话说,“多数比少数要聪明”。他指出,那些专家充满偏见,视觉有盲点,另外专家在进行预测时,其自信度往往带来不可信度。虽然不能保证,但是一组个性特异、观点独立、动机不同的人群可信性要比某一个人,甚至一群专家更大,更能帮你作出最好的决定。还有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你向一大群人提出问题请其决断,结果你得到的平均答案要远优于一群专家所给出的答案,不管那些专家如何德高望重、认真研究、博闻强记。不管是人群,还是大众,或是市场,都需要具有多样性,广大投资家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取信息,并在各种环境中进行调整。股票市场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汇总系统。这种集合判断系统如果碰到个人怀有某种正确激励时,就最为有效。股票市场中的投资家总和就是社会学者所谓的“复杂适应系统”。正如市场策划师迈克尔·莫布森在其优秀论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复杂适应系统给我们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你不能把个别加到一块,就以为得到了全部,全部要大于个别之和。

许多人以为只要跟专家或其他老道的投资商交流一下就可以了解市场,但问题是如果市场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那些个别的经纪人就可能提供不了什么好的建议帮你在股市中摸爬滚打。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说一定要倾听市场呼声的原因,换句话说,紧要关头,你要观察市场做什么,别理专家或股评家在那里信口开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