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恐慌与价值投资的契机(1)

对利好的漠视与对利空的过度反应,似乎成了2009~2010年中国股市的常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上市公司业绩增幅也领先全球,但股市市值却跌落得最惨,中国股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或“反向晴雨表”。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积极表现为何没有体现在股市运行上,市场又在担忧什么?我认为有五点。

第一,中国股市的下跌,最先源于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10条举措,被房地产业内称为措施最严、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新国十条”。4月19日,A股出现了“黑色星期一”,短短一天内,沪指连续跌破3 100点、3 000点两大关口,下跌150点,跌幅高达,创下自2009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接二连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让地产股成为持续下跌的“重灾区”。有分析认为,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是中长期的,与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有较大区别。更重要的是,现在多数投资者不清楚未来是否会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使得对地产股的短期恐慌进一步加剧。

楼市的下跌也影响到银行股的走势,因为银行是地产的主要贷款方。流动性收紧已不再是新闻了,2010年初至2011年2月,收回流动性的预期不断增强。2010年5月2日央行宣布,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个百分点。自此,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已经不下3次,收紧流动性贷款约

3 000亿~4 000亿元。如此大力度的调控使得A股短期难以走出跌势。

第二,股市下跌是市场投资者对源于2010年宏观经济发展放缓的一种担忧,尤其是对加息的担忧。鉴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通货膨胀率较高,中国推出密集加息政策,甚至货币政策的收紧还很可能贯穿2011年。至此,已经实行了多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位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适度,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适度从紧,这成为众多投资者观察央行货币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正是这些担忧,对市场造成了重大冲击。

第三,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观念还是企业本位,认为股市的主要功能是融资。中国股市过度扩容,使股市资金大量分流,大规模“内出血”、场内资金不足以及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分红的现象,致使中国股市成为经济“反向晴雨表”。

第四,中国投资者投资心理素质较差。中国投资者投资产品类别较单一,局限于股票、基金、房地产,其他领域也有,但不够发达或成熟,参与者少,期限较短,短线投资较多,投资心态是急功近利的。另外,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除了高储蓄还有高投机,两极分化。从大部分基金的表现来看,基金公司的投机心态非常明显,总希望可以在暴涨暴跌的中国股市里捞一把,追涨杀跌也是中国基金目前的病态,比散户更具投机性。

而这种现象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却很少见,在那里,很少有人直接炒股。国外投资者主要投资于全球基金、共同基金,投资范围广,成熟度高,参与者多,长期投资者居多,看重长期收益,是真正的投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