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是谁,你们是谁

我从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管理专家,至少在2000年以前,从没有这样想过。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那我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管理学者?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在课堂上、在论坛上给经理人讲领导力?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我是谁”的故事。亲爱的读者,我之所以现在对你们讲这个“我是谁”的故事,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一个“你们是谁”的故事。

我开始正式的职业生涯的时候,还是北京大学的在校研究生,本来在一家广告公司兼职工作,但很快就担任了部门经理,读研究生倒反过来成了兼职。毕业后,我成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但我主要分管广告创作,对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基本不懂。

后来,由于我由来已久的对写作和传媒的兴趣,我加入《中华工商时报》,当了几年财经记者和专栏作家,写过一个反响还不错的专栏“刘澜观察”。当时,我关注的重点是关于农业、金融等重点产业的经济政策,尽管也做过企业报道,但也是在产业政策的角度下进行观察,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不是我的兴趣。

然后,我决定出国深造。2000年,我放弃了去芝加哥大学读政治学博士的全额奖学金,选择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新创办的国际发展专业的公共管理硕士(简称MPA/ID),成为这个专业的第二届学生。该专业由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创立,他曾经担任过波兰和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总顾问。该专业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发展中国家富强起来。

如果说,我当时选择读哈佛的MPA/ID,完全是因为胸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这肯定是大大的自我拔高。作出这个决定,有很多因素。但是,要说自己完全没有忧国忧民的使命感,那也是小小的自我贬低。我确实也在思考如何让中国富强起来。这个专业的使命吸引着我,同时也切合我对经济政策的兴趣。其核心教师团队是由萨克斯领衔的一群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的关注自不待言。

比如,汇率政策就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我当时学得也还不错。教授是这个领域的权威杰弗里·弗兰克尔,曾经担任过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我后来担任过他的助教,指出过他教学资料中的一些小错误(几年后我出版《在哈佛学管理》一书,请他写推荐语,他还记得这件事)。这也是我当时学得还比较用心的一个旁证。

但是,我对经济政策的信仰,被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动摇了,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而他举的例子,正好是汇率政策。可以说,那是影响了我未来10年的一堂课—尽管我当时还不能够清醒地知道这一点。那是2002年的2月5日,我坐在哈佛商学院的教室里,听世界顶尖的战略大师波特教授开讲他精心设计的新课“竞争力的微观经济学”。

在讨论完诺基亚的案例之后,波特说: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自这个国家的企业的竞争力,宏观经济政策用处不大。他举例说,经济学把货币贬值称为让货币“更有竞争力”。而在他看来,一个国家让自己的货币贬值,是让自己的财富缩水,怎么可能更有竞争力呢?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有没有竞争力,要看有多少像诺基亚这样的企业。

波特的话如同当头一棒,既让我沮丧,又让我深思。沮丧的是,如果经济政策没多大用,那么我在肯尼迪学院的学习,就是白费力气。深思的是,如果国家的竞争力来自企业的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有竞争力?可以说,是波特的这几句话引导我后来走上研究管理和领导力的道路,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这是个“我是谁”的故事,也是“你们是谁”的故事。亲爱的读者,你们是谁?你们是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的缔造者。我为什么要对你们讲管理和领导力?因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来自这家企业的经理人的管理力和领导力。按照波特的说法,中国的竞争力,就在你们的身上。

让我们一起前行。

刘澜

写于2011年5月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