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章节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探讨最为基础的问题:什么是西方?我们的故事从何讲起?主宰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判断谁处于领先位置或者主宰位置?在第一章中,作者从故事的生物学基础讲起,评述人类如何进化,以及现代人类如何遍布地球。在第二章中,作者追踪冰河时期之后原始东方核心地带和西方核心地带的形成和发展。在第三章中,作者宕开一笔,界定社会发展的含义,并且解释将如何用社会发展来衡量东西方差异①。
在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十章),作者将详细追踪东西方的历史,不断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解释了东西方的相似与差异。在第四章中,作者将审视国家最初的兴起,以及公元前1200年以前西方核心地带遭受的巨大破坏。在第五章中,作者将思考最初的东西方大帝国的社会发展如何逼近农业经济所能承载的极限。然后,在第六章中,作者将讨论公元150年以后横扫欧亚大陆的大崩溃。在第七章中,出现了转折,东方核心地带开拓新的疆域,引领社会发展。到了大约1100年,东方再次逼近农业社会的发展极限,在第八章中我们将看到,这将如何导致第二次大崩溃。在第九章中,作者将描述在恢复过程中,东西方如何在干草原上和跨过海洋开拓新的疆界,并考察西方是如何缩短与东方的发展差距的。最后,在第十章中,我们将看到,工业革命是如何将西方的领先地位转化为主宰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第二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作者将转向对史学家而言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又怎样?首先,在第十一章中,作者将从过去15 000年的万千历史细节之中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即两套法则—生物学法则和社会学法则—决定了全球范围内的历史形态,而第三套法则—地理学法则—决定了东西方发展的差异。正是这些法则之间不断的相互作用,而不是长期注定的因素,或者短期偶然因素,把京巴狗洛蒂带到了巴尔莫勒尔堡,而不是把艾伯特亲王带到北京。
这不是史学家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大多数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或者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不是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少数人一谈起规律法则就哑口无言。但是,在考虑并剔除某些备选因素之后,本书作者将更进一步,在第十二章中指出,历史的规律事实上有助于我们预见未来。到了西方主宰阶段,历史并没有终结。发展悖论和后发优势仍然在起作用,创新推动着社会发展,而毁坏则使之倒退,这两股力量仍然在角逐。事实上,在作者看来,这种角逐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新的类型的发展和毁坏预示着—或者威胁着—它们不仅会改变地理学,而且会改变生物学和社会学。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大问题,并不是西方是否会继续主宰世界,而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否在灾难使我们一蹶不振之前,突破创新,进入一种全新的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