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报人父母(3)

后来利拉上了小学,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老爸排字,排好版之后,才能出去玩一会儿。然后赶紧回家,开始做晚饭。

到了小学四年级,利拉长大了一些,力气也大了,学会了操作排字印刷机。

因为报纸是每周五出版,周四晚上必须印出来,所以每个周四晚上都是拼命赶,跟打仗似的。

长期如此,周四晚上压力大,体力消耗也大,而且经常加班到半夜,小姑娘很快就患了拖拉综合征,就像那些经常到截止日期必须交报告、作业或稿子的学生和记者一样,一到截止日期就头疼。不是假疼而是真疼,疼得第二天不能上课,只好请假在家卧床休息。

就这样,一家人辛辛苦苦地打拼着,靠着这份小小的报刊赖以为生。

他们住房条件很差,房子既是住房,也是编辑室、印刷厂。白天,人活动;晚上,则是老鼠的地盘。

他们吃得也很差,只能吃便宜的东西。穿得也很差,妹妹只能拣姐姐穿小的衣服穿。

尽管妈妈有精神病,但是他们全家的精神都很好,因为他们有一个未来的希望之星,那就是家里最聪明、最能干、最年轻,也是唯一的一个男孩子:最小的孩子马里昂。

马里昂学习成绩非常好,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大律师,赚到大钱,扭转家庭的命运。

在美国最赚钱的行业有三个:医生、律师、金融业。

看来,100年前的美国和解放前的中国一样,都是重男轻女,望子成龙。

可是,弟弟还小,还没有上大学,家里首要的任务是办好报纸,以维持生计直到弟弟大学毕业,当上律师赚到大钱。

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报纸销量大幅下滑,就快支撑不下去了。

因为他们家办的《卡明郡民主报》反对德国政府,而报纸主要销售地区—西点镇—是德国移民后裔聚集区,这就得罪了大部分居民。于是他们纷纷表示,不买该报了,转而购买支持共和党也支持德国的《西点共和报》。

1/2的报纸订户突然流失,销量减少1/2,本来发行量就有限的这份小报马上陷入财务困境,这让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变得更差。

雪上加霜,利拉的小妹妹伯妮丝开始自暴自弃。

伯妮丝是三姊妹中最不聪明的一个,智商只有139,从小就生活在两个聪明又能干的姐姐的阴影下。

人家越看不起她,她越自卑;越自卑,就越害怕—不怕别的,就怕自己像外婆和妈妈一样患上精神病。越害怕,越想;越想,越害怕,结果她越来越相信自己肯定会患上和外婆和妈妈一样的精神病,再努力也没有用,这是家庭遗传的。

1918年,只有16岁的伯妮丝开始自暴自弃。

患上精神病的妈妈,再加上相信自己会因遗传得上精神病的妹妹,之后又加上因报纸销量下滑而心力交瘁的爸爸,家里最聪明、最能干的利拉只好担起家庭的重担。

为了帮助爸爸撑起这个家,1920年利拉本来已经考上内布拉斯加大学,却整整推迟了两年才去上学。

利拉终于进入大学校园,才读了一个学期,就读不下去了,因为家里又出事了,利拉母亲的病情恶化了,爸爸的报纸销量又下滑了,她只好休学回家。

干了一年,终于帮助家里走出困境。

1923年秋,利拉第二次重返大学校园。

和那些家境不错的女大学生相比,先后休学3年的利拉成长的经历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所以她要比其他女大学生成熟得多。

如何才能摆脱从小到大困难的家庭生活?如何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