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其他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相比,覆盖的时间更短。一般来说,失业救济只管6个月,而且,医疗保险是和工作挂钩的,一旦丢掉工作,就很难加入医疗保险。这种社会保障体制或许在过去是适合美国国情的。从1960年到1991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衰退都是短暂的,就业也能迅速恢复。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屡次经历“没有就业增长的复苏”。1991年,美国的经济产出用了三个季度就恢复增长,但就业用了23个月才回到衰退之前的水平。2001年,美国只用了一个月就实现了经济增长,但就业用了38个月才回到衰退之前的水平。
收入差距的拉大和社会保障的落伍,让美国人越来越感到焦虑和担心。政治家们必须对此有所回应。改革美国的教育体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但是,美国的政客们希望用更速效的药、味道更甜的药。于是,他们开始以刺激消费的政策讨好选民。这种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随着利率降低、信贷扩张,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尤其是房地产消费。信贷扩张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迅速的、广泛的,但是其风险和成本却被隐藏起来。美国原本就有房地产政策金融。1929年大萧条爆发之后,很多美国人因为失业而还不起月供,到1933年春,超过一半的住房抵押贷款出现问题。罗斯福总统上台之后,很快就成立了有房户借贷公司(HOLC)和联邦住房管理局(FHA)。1936年HOLC停止运作,美国很快就成立了联邦住房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即后来的房利美。1968年政府国家房贷联盟(即吉利美)成立,1970年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即房地美)成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鼓励以抵押贷款的方式支持美国人民买房。1992年美国通过了联邦住房企业安全法案,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的自有住房率。无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小布什政府,都对房地产金融推崇不已。2002年小布什在美国住房建设部演讲时就谈到:“拥有自己的住房就是实现了美国梦”。房地产信贷能帮助政客拉选票,而银行看中的是政府的隐含担保,所以大胆的进军房地产金融。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支持房利美和房地美还有助于减少政府赤字,因为一部分赤字其实转移给了这些“政府支持企业”。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房利美和房地美尽管自称从来不做次级贷款,但实际上,这些政府支持企业持有大约59%的次级贷款。为了讨好民众而大肆扩张信贷,最终一定会带来严重的银行危机。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之前,就出现过民粹主义政府支持下的急剧信贷扩张,过了没有十年时间,金融危机就过来敲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