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2007年的金融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让许多经济学家不得不采取退守之势。无论是新闻节目、杂志、权威人士,还是英国女王都在追问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预见到金融危机的到来?经济界人士或撰写文章或召开各种会议,反思他们为何犯下如此大的错误,其他人则拼命维护自己的权威。对于那些一向敌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的人来说,这次金融危机无疑证明了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对的:皇帝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没穿。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也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动摇。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没有任何人预见了这场危机。一些对冲基金经理人和投资银行的交易商只顾埋头赚钱,却对即将到来的危机闭口不谈。为数不多的几个政府官员和美联储官员对此曾表示过深切的担忧。一些经济学家,如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和威廉·怀特(William White),曾多次就美国房价水平和家庭债务水平向民众发出过警告。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将此次经济繁荣同过去那些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经济泡沫相提并论。问题并不是没有人提醒过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是那些从经济过热中尝到甜头的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根本就没心思听。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姗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我知道这些,因为我就是这些卡姗德拉中的一员。
每年,世界各国央行的领袖们都要在美国怀俄明州的杰克逊霍尔召开为期三天的会议,就会议主办方堪萨斯联邦储备银行提交的主题论文展开辩论,参加会议的还有私营部门的分析师、经济学家以及金融记者。每天会议结束之后,参会人员都会去游览美丽的大提顿国家公园,在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湖光山色中,他们又谈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潺潺的流水声中激烈地讨论着维克塞尔利率理论。
2005年,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卸任前最后一次参加杰克逊霍尔会议,因此会议的主题被定为格林斯潘时代的遗产。当时我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而此前的20年中,我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教授银行学与金融学课程。主办方要求我提交一份论文,主要论述格林斯潘时代金融领域的发展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