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黑白道臭味相投 研讨会鱼目混珠

第十一章 黑白道臭味相投 研讨会鱼目混珠

毛三给二狗子带来一个诱人消息,邀请二狗子以民间研究者的身份参加“契丹民族的起源与消失研讨会”,这让二狗子感到十分荣幸。研讨会让二狗子听得目瞪口呆。遗憾的是,专家们对他感兴趣的辽墓只字不提,更不用说盗墓了。

二狗子受到惊吓后,很快恢复了“元气”。正当他对“土龙”上的古墓神不知、鬼不觉地被盗挖而感到疑惑时,毛三给他带来了一个令他十分动心的消息。

这是他第一次正面接触毛三,以前刘香在黄秃子家里见过,回家也跟他提过毛三这个人形象如何,把毛三说得一无是处,但是,眼前毛三那一幅精瘦、贼眼的长相,倒没给二狗子留下什么反感的印象,反而认为很有“个性”,正所谓王八瞅绿豆——对眼儿了。

他之所以对毛三产生好感,是因为毛三带给他的消息很是诱人,在毛三手里拿着的那张邀请函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由当地辽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契丹民族的起源与消失研讨会”允许民间研究者参加。

“你想去吗,大哥?”毛三潇洒地甩了一下长长的头发问二狗子。

二狗子似呼有些担忧:“像我这样的,能参加吗?”

毛三摘掉墨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二狗子:“大哥,我家亲戚都是当官儿的,要不然这消息我能得到吗?难得的机会啊,像您这样对历史文化有研究的人,在民间可不多啊,再说这次研讨会还要邀请许多文史专家呢,如果您能参加,一定会受益。我能找到您这样的民间人士,多不容易啊。”

二狗子心里一琢磨,觉得毛三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人家毛三的亲戚都是当官儿的,能够给咱送这消息来,说明对自己高看一眼,咱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心,看样子毛三并不像刘香说得那样坏,人不可貌相嘛。再说,参加与契丹民族有关的研讨会肯定会谈到辽墓,说不定在会上还能得到一些辽墓的相关知识呢。

最后,他决定以民间研究者的身份和毛三一起参加研讨会,随后把时间、地点都向毛三问明白了,接着回家和刘香商量一下。

回到家里,他琢磨了半天才跟刘香开口,意思是说上级党委、政府对他很重视,对他长期以来在民间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尤其是辽文化给予了充分肯定,特意邀请他去参加一个研讨会,这可是他风光的好机会啊。

“你去可以,家里可没钱。”刘香就这话。

满心欢喜的二狗子好像被浇了满身凉水,心里的热乎劲儿一下子凉半截。是啊,没钱怎么去啊,路费、住宿都得花钱,吃饭可以不用花钱,人家研究会给安排一顿饭,那路费、住宿怎么也得一、二百元吧?!他听说黄军临走时给家里留下500元钱,估计这会儿也没花掉呢,要不然去黄秃子家先借200元……

“要借你自己去借,我可张不开嘴。”刘香说。

一心要参加研讨会的二狗子,眼下是豁出去了,就是借钱也要参加这个研讨会。他认为,自己多年来对马家烧锅周边的古墓、风水、古遗址颇有研究,参加这样规格的会议也是够格的,即使是去了一句话不说,听听专家的发言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可他哪里知道,毛三之所以让他参加会议,是他千辛万苦打听到二狗子对历史文化的特殊爱好,才把邀请函让二狗子看的,眼下他需要二狗子这样一个帮手。毛三分析,对历史有研究的人,必定对古代人物了如指掌,对历史人物了如指掌,必定对历史人物死后埋葬在哪里略知一二,尤其是身处辽文化的发源地,像二狗子这样隐藏在民间的“专家”对墓葬的了解更现实、更接近。最值得他庆幸的是这次会议允许民间人士参加,对他来说,正中他的下怀。

在借钱的时候,黄秃子一百个支持他,像这样的事儿,说不定哪一天人家二狗子被什么部门看重,拿去当个“专家、顾问”那也不是不可能的,眼下参加这个会议就是一个“前兆”啊。看他那个高兴劲儿,都要把二狗子忽悠迷糊了。没成想,二凤往外掏钱的时候,甩出这样一句话:“这可是钻天柳插鸡毛——一步登天啊。”

二狗子有些不好意思:“看我姐说的,我就是一个农民嘛,什么登天不登天的。”

二凤把二百元钱递给二狗子:“这可是我们家安装电话的钱,别耽误我们家安装电话。”

……

话说这二狗子如期参加了这个由当地辽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契丹民族的起源与消失研讨会”,毛三也作为民间代表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的组织者特意解释说:为什么让民间的一些研究者来参加会议呢,目的就是了解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存,更好地推动本地辽文化的研究。

半天的研讨会,让二狗子听的是目瞪口呆,在二狗子之流的眼里,专家不愧是专家啊,人家把那些二狗子不了解的东西研究的那个透彻,令二狗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关于契丹民族的起源,一位专家这样说,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契丹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人作为一个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了。契丹民族的特点就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有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五十年后,也就是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带,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疆域广阔、气壮山河。专家说,契丹帝国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呢,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西方有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人,曾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是以契丹来命名中国的。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于辽代,有的在辽代翻修过。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现在,上京城也有南、北二塔,历经多次地震依然安然无恙。其中一座位于上京城址东南约4公里的山坡上,俗称南塔,此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塔身第1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约50米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另一座位于上京城城内,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相传是辽代宝积寺塔。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专家说,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契丹人怎么就消失了呢?二狗子在过去的研究中只是侧重于古墓,对契丹帝国的神秘消失却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一个毫无根据的传说: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潢河而来,也就是西拉木伦河,另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而来,就是老哈河。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8个儿子。后来,他们的8个儿子分别繁衍为8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二狗子觉得这个传说好像是杜撰的,一点没有可信度。

参加完会议,他带着一些资料决定目睹一下大辽都城的风采,遗憾的是,当他来到大遗址上时,只看到了残垣断墙,城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据二狗子手中的资料记载,大辽都城由皇城和汉城组成。城墙周长约6400米,均为夯土板筑。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有马面,城门外有瓮城。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毡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在城内西部发现的窑址,既生产典型辽风格的瓷器,也生产精致的仿定窑白瓷。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南墙。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郭勒河冲毁。大辽都城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习,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分为南北城,反映了契丹统治者对被统治民族的防范。嘿嘿,二狗子对照资料上说的,站在城墙上找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模样来。

资料称,皇城位于大辽都城的北部,是契丹统治者居住区域,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 3墙都呈直线,各长约1500米,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东、西、北 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岗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推测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大致探明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000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 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 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 3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现已无法探明原有6座城门的具体位置。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如今,大辽都城城墙已是残垣断壁,城内早已夷为平地,甚是荒凉。

更令二狗子遗憾的是,本来想在会上意外得知一些古墓的消息,可是专家们对辽墓只字不提,更不用说盗墓了。令他欣喜的是结交了一个热心的朋友毛三,人家毛三亲自陪他在旅店住了一宿,第二天给他买了返程的车票,还亲自把他送上了班车。

真是不可思议,会议的组织者竟然让二狗子这等专门对古墓情有独钟的人参加研讨会,当然,组织者的初衷和出发点是好的,不值得质疑,但是却给不法分子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就在陪二狗子住宿的旅店里,毛三就直截了当的问二狗子:“大哥,马家烧锅附近哪儿还有古墓?”

二狗子早被毛三迷惑住了,不假思索的就告诉毛三风水沟有个“王坟”。

王坟?顾名思义,那一定是一个大王的古坟了——毛三这样想。

接着,二狗子把自己如何研究风水沟“王坟”奉陵邑、“土龙”古墓被盗等情况都说给了毛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毛三也看出了二狗子对古墓的情有独钟,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找个适当的时候要去风水沟光顾一下“王坟”了。

回到马家烧锅后,二狗子走路都比以前挺直了,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一个“历史研究专家”,外加一个“风水先生”的称号,谁家改建一个猪圈也得找他给看看方位是否正确,如此有“才能”的人怎能不让人们高看一眼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