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草吃到今天

大雨过后,万物复苏,池塘和湖泊增多,资源更丰富了。为了生存,渔猎和狩猎成了当时人们的两项重要工作。为此,伏羲氏发明了结网与捕鱼,又发明了弓箭,远距离射杀走兽飞禽,还发明了将捕获的暂时吃不了的猎物饲养起来,于是,人们又学会了放牧。后来,燧人氏钻木取火,人类有了熟食可以下肚,除了嘴巴香甜之外,身体也更加健康。再后来,有巢氏又发现鸟儿在树上搭窝,安全不说,还舒适,于是“构木为巢”……这样,中华民族的始祖们就有了房子。

家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私有制的出现。

尽管几乎还是以族群为单位的私有制。

至少,某一位或某几位先民会指着某一个“构木为巢”的东西,说“这是俺的家”。这样有了猎物,也自会往“俺”的“家”搬。这一时期的先民们至少有了“我”,或者“我们”的思维与概念。

在整个伏羲王朝,尽管有数代的传承,也有众多的发现与发明,但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下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吃。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是,人类很可能会因为在某一个时段没有食物“吃”,而被大自然消灭。在这个时段,人类食物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采集植物果实,捕猎野兽飞禽,并以此繁衍生息。到某一个临界点,人口爆炸性增长,如果,再有诸如洪水、地震、大旱等天灾来凑热闹,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刻出现:没有食物。

食物得到良好的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也就基本解决啦。

而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迁徙。迁徙之前留下部分貌似足可以自保的民众,自生自灭……这类人,大多为老弱病残。没有办法,这是达尔文先生在《物种起源》里就告诉过我们的自然法则:弱肉强食。部落领导带领族群长途迁徙,寻找新的地盘。当来到一块新的土地时,他们往往凭借自己较为先进的文明和组织,和周边的部落争斗,取胜,然后结成新的联盟。

所以,我们在上古的历史传说中,可以看到太多的迁徙。

夸父追日,就是迁徙传说中最为悲壮的一页。尽管夸父死于迁徙的途中,但他的部族却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源充足的地方——邓林。

以前很不理解,我中华上古的同志们为什么如此喜爱旅游?

现在知道了,他们不是游山玩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距今大约六千年左右,太昊在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建立了强大的氏族部落,后来,因族群的发展,气候及资源的变迁,其部落再次东徙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又一千多年后,太昊的直系后代少典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建立了氏族部落国家,并娶了有蟜氏之女任姒、附宝为妻。炎帝和黄帝就是少典之后。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也就是说,第一代炎帝和黄帝是亲兄弟,一个是今宝鸡市南郊姜水的部落氏族首领,另一个是今宝鸡市境内岐山县一带姬水(又称岐水)的部落首领。

炎帝的出现,使上古的同志们结束了无可奈何的迁徙生活。

他发现了一棵草。

这棵草,就是稻谷。

然后,他又发现这棵草是可以培植与播种的……于是,它解决了普天之下人类赖以生存的至关重要的课题:食物。炎帝便开始教导民众播种五谷,观察土壤的干燥潮湿、肥沃贫瘠、地势高低,从而判断它们各适宜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他还教给天下民众砍削树木而做成了用来耕地的犁头,把木棒弯曲而做成了犁柄——这种农具给耕田除草带来了便利。据传,他还是历任部落联盟首领中最具商业头脑的老大,因为他规定将每天中午作为集市贸易的时间,招揽天下民众,聚集天下的货物,令大家各取所需,互相自由交换货物。

开交易之先河。

农耕文化初步形成并得以发展。

据传说,第一代炎帝发明了稻谷,又遍尝百草,发现了中草药,于是,人们即尊奉他为神农氏。也正因神农氏发现中草药和发明稻谷,这才使得他的这一族群迅速发展壮大,而其他的部落群体则尊奉他为炎帝,且遵其号令。这一时期的王朝,应该就是神农王朝。

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仍在仰赖这棵草生存,并繁衍。

这棵草厉害,从古吃到今……而且还将继续吃下去。

没有这棵草,我华夏民族的历史也许到了某一个时段,就会不可救药地断代。

印度、埃及、古希腊都存在着这样的断代。

其实,我们每天在端起饭碗的时候,除了应该感谢上苍的赐予之外,还应该感激神农同志的发现,更要感激他的刻苦专研,发现五谷的生长规律并加以培育与播种。

不然,我们人类又不知何时才会知道大米养人!

不然,我们人类又如何会知道,那满山遍野的草草,就夹有一些个种类,正好是病魔克星?

人参、当归……这类东西不错,补气养生,能让人精神饱满。

肉苁蓉、淫羊藿……这些个东西好,壮阳补肾,在人们还不知道“娱乐”为何物的上古时代,就已经辅助人们愉悦和快乐、淋漓而酣畅地生活,而且,还顺带为人类繁衍提供帮助。

古代医学得以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