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制度来支撑,思想需要故事来传承,同样,在微博的世界,高关注度、高可读性也都是靠故事撑起来的。表达一个观点或一种心情,能够把这些要表达的内容变成故事,是对一名优秀微博主的要求。
讲个好故事其实并不容易,笔者在这里总结了一些要点,关键还是在写作中练习和改进。
考虑读者的接受角度
一个好的故事讲述者总是讲一些与大家的生活有关的事。不要写仅仅让自己感动或逗乐的故事,好故事的第一标准就是要让读者或听众产生认同感。在写作的同时以其他人的角度来阅读,看看是否有些元素没说清楚,或者某些事情并不是他们所能够体验到的。
◆合理使用夸张等手段
合理使用夸张是很有必要的。有的人也许会认为使用夸张将会失去文字表达意思的准确性。但好的故事讲述者知道夸张正是关键所在,特别是微博这么短的篇幅中,不达到极致,就无法凸显中心思想,无法到位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愫。
如著名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在其微博中写过一则“微武侠”小说:
#侠道相逢#32如此救人:京城里一载客马车,给一名凶徒上车骑劫,凶徒只求衙门重审他的冤案。诸葛知悉,求派四大名捕救援,刑部不准,另遣龙八率禁卫军应付,营扰竟夜,既摸错又给吓退,前放乱箭后放火,结果救出无辜人质,寥寥无几,余皆与歹徒同命丧车内。铁手大恸:堂堂禁军,怎会如此!诸葛恨声道:若遇挟持者乃相爷族人,上头早就派你们去了!
这个故事语言具有武侠风格,事件、人物表现都比较夸张,但很形象地针砭时弊,让人印象深刻。
◆不能忽略人物的作用
一个好故事,最核心的无非就是两部分,一个是事件,另一个就是人物。很多朋友在写故事时可能会注重一个好事件,而对故事中人物往往不够注重。这样的微博文章读起来会有两种感觉,一种是事件让人感到奇怪或者缺乏力量,另一种是事件挺有意思,但里面的人物没有个性。
对于读者或听众来说,接触到一个故事时,打动他(她)的并不是这个故事的情节,或者是一个多么好的观点,而是某个瞬间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就是说,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可能是一个人物说话的状态,或者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也有可能是人物关系的一个细节,这些才是真正触动心灵的元素。
当然,短篇故事并非以人物见长,而是以故事的构思和布局见长,由于字数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人物的形象都写丰满,基本上只要抓住主人公的特色,即使有配角,其描写也以辅助主角的形象为主。
以网上盛传的一则故事为例:
“29块2,算整给你29”,老人苦笑着接过收废品老板的钱,缓缓地走回破烂的家。老人九十多了,在上海流浪了几十年,一生孤苦。每天都要扛近百斤的旧纸皮走一个小时路到废品站卖,除去收纸皮的本钱,自己赚不了多少。一个商人很同情老人,拿了张世博会的票给她,老人却说:可以换成一张身份证吗?
这则故事触动人心的地方就是老人的经历与命运,她的经历与那一刻所说的话让人不禁心生叹息。
篇幅虽小也要一波三折
一个没有一波三折情节的故事,很难吸引人,或许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结局,无法在阅读或聆听当中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写故事时可以按着“三折”的要求来衡量,看看所写的故事有没有三个转折,如果没有三折,这个故事的复杂性就会不足,就会缺乏吸引力。
所以对于故事的情节,我们必须提前想清楚,尽量撇去无用的情节。同时,要注重结尾的设计,一个好的结尾对故事影响很大,可以学习欧·亨利式的结尾,设计出乎意料的结局,还要留有足够空间让读者思考。
不是把故事从头说到尾,而是要在一开始吸引粉丝进入故事的环境,然后以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留住他,最后给他一种意想不到的震撼。
比如网上流行的一则小故事:
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