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微博是神马

 

当我们还没完全弄懂微博与博客的区别时,微博就已经在中国兴起了;当我们还在讨论微博的社会意义时,微博就已经开始普及了。与当年的博客一样,微博成为这两年的流行词汇;而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从推出到流行,所用的时间更短,带来的话题更为集中。仿佛一夜之间,微博成为避不开的话题,不用微博被看做是落伍。

那么,微博究竟是什么?为确保本书的科学性,笔者还是不免俗套地先解释一下微博的含义吧。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与博客、论坛等互联网交流方式不同,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你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你的微博客发布消息。

由于大部分微博系统限定每次最多只能发送140个字符,用户只能选择发布只言片语。比如,许多微博写的内容是简单的“我正在吃饭”、“我刚洗完澡”之类的流水账。但是,对于书写能力已经退化的现代人来说,微博恰恰投其所好。相比传统博客中的长篇大论,微博的字数限制恰恰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博客发布者。

同时,“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使得微博迅速获得了广大平民的拥护。在微博上,精英与群众、名人与凡人都有同样的讨论资格,也得到了相同的说与不说的权利。

于是,微博的出现,让平凡的“小我”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带来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对于微博的阅读者来说,如果对某条微博感兴趣,可以在其原话上进行简单回复,使得微博的传播比其他媒介更为迅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这在客观数据上印证了微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由于与各种移动通信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平台的结合,微博可以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即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微博上的内容。

2009年11月1日,一场大雪使得北京首都机场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一部分航班的乘客甚至被困在机舱十几个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能下飞机,而亲历此事的李开复在新浪微博进行了“直播报道”:等了12个半小时,已经缺食物9小时,缺水3小时;有人在机舱里因缺氧而晕倒……

李开复的这一微博直播,成为当时首都机场延误航班事件中被传播最广的文字。在机舱内被困的情况下,他通过笔记本和手机上网不间断地发布最新的消息,使得同机乘客的家属以及广大网友能够第一时间得知事件的进展。

所以,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如果有微博用户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可以超过其他所有媒体。

相对于具体的用户而言,微博的写作比写其他东西简单多了,不需要标题,不需要段落,更不需要漂亮的词汇,可以记录自己琐碎的生活,可以真实反映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必在乎太多的逻辑思维,在微博中,我们能够体会自由表达的乐趣。

用网上流传的话来总结就是:“微博的可爱在于‘微’,微博的可怕在于‘博’。”“微”与“博”之间,正好适应了当今社会上大众的心理需求。小语言反映大事件,小生活构成大社会,你我便是整个世界,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