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康——茶马古道的商道传奇(1)

写在前面

几年前,《中国国家地理》把这条从东到西连接上海与西藏的公路称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就一直是我的梦。这个梦的高潮部分,应该是进入西藏以后。

有人说,318国道是中国的“66号公路”。沿着这条路,不仅可以领略诸如长江口、钱塘江、西湖、太湖、黄山、庐山、鄱阳湖、洞庭湖、天柱山、神农架、三峡、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峨眉山、贡嘎山、海螺沟、折多山、雅拉雪山、雀儿山、南迦巴瓦、加拉白垒,以及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绝世美景。也有人说,这条几乎一路紧贴北纬30°线的景观大道,更是一条人文奇葩处处绽放的生命线。多如牛毛的名山古刹不值一提,仅是三星堆的发现与雪域高原的秘境就足以令世人称奇。

一路咆哮喘息的长城老越野车,显得沉默开车的老玖越发像头牛,加上他从一出发就不再修理的头发胡须,进藏后他就变成了一头真正的牦牛。说心里话,从出发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后悔上了他这台破车,更后悔选择了他这个旅伴,居然一时冲动就结伴,漫无目的地进了西藏。

准确地说,他的确不适合自驾旅行,从成都发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天一夜了,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一直驱赶着他的破车勇往直前,对车外的川西高原美景连看也懒得看一眼。更让人绝望的是,除了偶尔一个从喉咙深处冒出来的“嗯”,他可以一句话也不说。

车过理塘,我不再指望他“节外生枝”地带我去亚丁、稻城。西藏,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出现在我面前,既在意料中,又在意料外。

芒康茶马古道的商道传奇

从318国道进藏,芒康是绕不过的一个三岔口。这个三岔口每一个方向都通往天堂——东接川西高原,南下香格里拉,西去“藏地江南”林芝。但它本身在天堂之外。

在川、滇、藏交界的芒康,已很难寻觅昔日藏东南大门的辉煌。曾经书写了千年商贸传奇的茶马古道,在318国道和214国道的夹击下,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邦达仓家族的商界传奇,早已在芒康以外的大地上广为流传。两条风尘滚滚的国道上,茶与盐虽然不再成为理所当然的主角,花样百货通过各式重型卡车进入雪域高原的城市与乡村,随之而来的是蜂拥的游客。他们不一定会在芒康停留,不一定会去邦达仓沾沾贵气,也不一定会去澜沧江边欣赏层叠的盐田,但他们一定知道这个三岔口这些必不可少的元素。

芒康盐井茶马古道上仅存的原始制盐风景线

盐田像白纸一样铺在江边,我却没一块纸一样的盐田。

山顶的积雪有融化的日子,我们世代忍受着痛苦熬煎。

澜沧江的江水一日流不干,盐民的眼泪就一天擦不完。

——民谣

对芒康来说,我们跟那些肩负生活重担的马帮一样,都是绝对的匆匆过客。老玖没有任何停留的意思,我也不打算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对这头沉默的牦牛想无可想。他没有丝毫成都好男人(我也根本不知道他来自哪个蛮荒山村)的气质,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怜香惜玉”这个词。作为对他不闻不问的报复,我一直用耳塞堵着耳朵,虽然没有播放任何声音,但除了破越野车的吼叫什么都听不到。他对此压根没在意。

在芒康“开膛破肚”的街道上,风沙时不时呼啸而过,街头为数不少的居民和过客或停或走,全然习以为常。老玖把车停在一家“邛徕饭店”门口,我们的午饭就这么定点了。他从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或者说,他根本没感觉到我的存在。尽管这趟暴走西藏的旅程,我们的协议是他出车,我付油钱,但显然这份协议是不平等的。

芒康盐井的“玉照”在那些旅游杂志上已引诱我多年。这次突如其来过镜芒康,老玖虽然不可能安排前往,甚至无意在芒康多作停留,但我还是趁着他在“邛徕饭店”等饭菜的时候,到街边向包车的司机打听盐田的情况。

大概二三十分钟后,藏族司机突然中断讲述问:“你们两个人,一千块,我拉你们去盐井看看?”

我这才注意到老玖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我不抱任何希望地随口说了一句:“芒康盐井,去不?”

“去!”老玖对藏族司机说,“对不住了,兄弟,她是我的客人”。

“美女,你给他好多钱?我八百就走!”藏族司机不甘心。

“谢谢你,大哥!我被他绑架了,只能跟他走。”我不好意思地谢过司机,跟老玖上了老长城车,“其实,他那车比你这破车好多了。”

“好马配好鞍,美女坐破车。”老玖大大咧咧地一笑,将车开出了芒康县城。

古老盐井的现实与传说

在茶马古道滇藏道,现在的214国道云南与西藏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盐井的小镇。这是一个绿树掩映的藏式小村落,绛红色的澜沧江汹涌而过,在蓝天白云下本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个千百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技术,以及藏式天主教堂,生活着藏族和纳西族人。据说,那里的纳西民族乡和曲孜卡乡至今仍在用那种古老的方法制盐。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