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写错别字(19)

“识”也是形声字,“识”的繁体字写作“識”,从讠(言),戠(zh )声。《说文解字》:“识,知也。”“识”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如《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

“识”有两个读音,读作sh 时,由本义引申出现在的有认识、见识、知识等含义。读作zh 时,在古文献中“识”指旗帜,作此解时后作“帜”。如:《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由此义又引申出指加上标记、记号,作此解时后作“志”。故尔,到现在才有“标志”与“标识”可互换,但值得注意的是,“标志”和“标识”都读作bi o zh ,“标志”是首选词,“标识”一词已少用。

此外,“识”读作zh 时,很容易被读错,如“博闻强识”、“款识”中的“识”都读作zh ,而不读作sh 。

“殃”虽是祸害,但不可“病殃殃”

我们在形容病后身体衰弱无力精神委靡的样子时,常用到“病恹恹”一词。比如:大一下学期刚开学不久,一只“自来猫”病恹恹出现在阿宏宿舍门口,几名室友见状赶紧把它抱进屋清洗。“我们给小猫洗完澡,喂它吃过东西后,就舍不得送它走了。”阿宏和室友小蔡等人商量好,一起悄悄养着小猫,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晴晴。值得注意的是,“病恹恹”一词由于含义相近,加上“病秧子”一词的影响等原因,“病恹恹”很容易被错写成“病殃殃”、“病秧秧”等。

“病恹恹”读作b ng y n y n。“恹”是形声字,从忄(心),厌声。它的本义是指精神不振的样子。现主要用于“恹恹”(y n y n)一词,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殃”也是形声字,从歹(歺,读 ,指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央声。它的本义是祸害、灾难,进而引申出现在的祸害、使受祸害等含义。我们常用到的一个与“病恹恹”相混淆的词就是“病秧子”。“病秧子”是指多病的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病恹恹”侧重于病后精神不佳,而“病秧子”侧重于人多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