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台阶(17)

 

赵进科犹豫不决地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争取的。通过什么门路?僧多粥少,有人就得饿肚子。组织部下你的米,锅里就有你一碗饭,到时会盛给你的。没有你的,要想吃到嘴里饭,就得抢。可是……向谁下手?从谁嘴里掏肉谁都不会愿意的。”

见赵进科说得怪形象,马飞雁笑了,说:“咱谁也不抢,让组织部再下一把米不就行了?多配职数,不是没有先例。我找李光阳用用劲,你找潘局长说说,让组织部运作一下。”

官场上有四根线让人敏感。纪律高压线不能碰,土地红线不能突破,政策界限要遵守,道德底线要守住。干部政策这条线引人注目,更不能想当然。不过,对外是这样。对内,领导们会掌握。外紧内松、灯下黑嘛。如果领导有意于你,“破格”的事儿多的是,借口随便就可以找上几条。比如,你想用张三,你就可以量身为张三定做一顶官帽子。以他的年龄、学历、资历等来确定一个框框,一套,就是张三。不知内情的人看着人事很神秘,在一些领导眼里忽紧忽松。这些,官场里人人皆知。关键是你不入那些领导的法眼,就只能望洋兴叹,叫苦连天。赵进科虽然有叶丽这棵大树,但信心不足。他手托着下巴,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显得手足无措。

马飞雁想了想,出主意说:“扶正的事那么难都弄成了,这点小事何足挂齿。我可以让李光阳在部长面前吹吹风,潘局长可以给你帮腔,填好言。真不中,去找雷书记,再不中,就直接找叶副主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时,马飞雁的手机响了,铃声是那英唱的《山不转水转》,“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本身的圆,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要走出那个天……”

马飞雁接听手机,嗯嗯两句,把手机关了。然后,开导赵进科说:“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狼想吃小羊总会找到借口。赵处,拿定主意,别犯思想,命运在此一搏。好了,不说了。说多了,你又嫌我是乌鸦嘴。我有点事,回头再向你汇报。”

5

马飞雁一走,赵进科心事重重起来。看来,这推荐副局的事儿八成是真的。好像王文勃只知点皮毛,添油加醋地糊弄赵进科一番,故意害潘正秋。马飞雁这种示好般的报信,有一种移情别恋的味道。是否在潘正秋与赵进科之间走着平衡木,让人怀疑。不管出于何目的,能报这个信儿,还是让赵进科感激。毕竟与她一夜情加一夜情过,马飞雁那特有的女人香还在记忆深处如幽灵一样飘荡。既然机会来了,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

赵进科看看墙上的钟表,时间还早,决定到潘正秋那儿一探虚实。潘正秋早从马飞雁口中得到推荐副局的消息,正在琢磨着如何为局里争取个把儿指标。虽然不在组织部划定的框框内,但能任副局的大有人在。组织部拿了个意见,刚刚经书记办公会同意,还没有正式实施。所以,向组织上反映,还来得及。

赵进科来的时候,潘正秋正好出门,重演了门口相撞满怀那惊人相似的一幕。赵进科感到很滑稽,怎么那么巧,撞了马飞雁又撞了潘正秋。他感到不好意思,傻傻地朝潘正秋一笑,说:“对不起,慌张了。”

潘正秋也一笑,把赵进科让进屋里,随机应变地说:“你来的正好,我正准备找你呢。”说罢,把门关上,小声说:“现在组织部正准备从有关单位推荐副局级干部,按规定,咱局这次不推荐。这是不公平的。你干了多年副处长和处长,素质很高,不提拔太可惜。我得去找找领导,给你争取个指标。”

没想到潘正秋对自己的事儿这么上心,让赵进科心生感激。看来,一切都是真的,而且潘正秋并非他原先想的那样。潘正秋思想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赵进科挠挠头皮,显出不好意思来,看一眼潘正秋,不无感激地说:“谢谢局长的关心。政策这样定的,咱去为难领导,是不是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