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地方卫视自己的路(1)

走中国地方卫视自己的路

现在回头看近年来中国地方卫视对节目内容的探索之路,有两条值得一说:一是湖南、安徽、东方等台,在各地卫视多为综合频道的大环境里,从观众接受电视节目类型的“老三样”--综艺(娱乐)、电视剧、新闻--入手,分别以其中一类为专攻,使频道树立起长于某类节目之形象;二是以某种“特色”定位,如江苏“情感”,广东“财富”,广西“女性”,陕西“华夏文化”,湖北“公益”……试图从综合频道的大环境里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印象。这两条路,前者效果明显,观众收视习惯似易形成,频道成长相对较快,湖南与安徽卫视即为例证;而后者,尽管时有利好消息传来,但总似不能持续,社会对其认同也不一致,因此走得较为艰难。

以“特色”定位,其实是无奈之举: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电视节目类型“老三样”,不仅确实是大多数观众看电视的首选,更是各家电视台播出量(投入)与收视率(产出)之最佳比,所以,谁反应最快并且动作最大,就占有先机、资源以及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以超越性;于是,其他各台就只好另辟蹊径,寻思自己所还能够领先的或相对独占的产品,这就有了上述所谓频道的“特色”定位。可是,相对于“老三样”,尽管许多地方卫视亮出了“特色”之旗,却缺乏观众收视偏好支撑,各家电视台只有自己去圆说,去推广,而实际播出的主要节目类型,还是离不开“老三样”(其实“老三样”中的一类若有质有量并持之以恒,其效果也属特色)。

以上探索时期,间中还有一些与理论探讨有关的小插曲,比如“频道专业化”、“区域性传播”等。尽管一度讨论得挺热闹,但最终的认识似乎是:地方卫视频道定位于“专业”比较吃亏,如“旅游卫视”,尽管也有可能做强,但自我放弃常规的“综合”与一般的“大众”,做大就难;区域性传播则仅适合本身即具区域中心地位城市的卫视,如东方卫视,面向长江三角洲区域观众的定位是适合上海的城市地位的。

不过,以“特色”定位的探索,由于各地方卫视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开始显现出希望。如江苏卫视,今年以来晚间(18∶00-23∶00)的收视数据,接近第一位的湖南卫视,而且在22∶00-23∶00超过了湖南卫视(数据截至2007年9月1日,央视-索福瑞)。

在地方卫视里,湖南卫视给我们的长期印象是一枝独秀,其收视率往往比第二位高出一倍多。即使在加入央视的统计里,湖南卫视也常常排在全国前几位。这不仅让央视紧张,也让很多地方卫视不免沮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只好认为在综艺(娱乐)方面占了先机并不断扩张的“电视湘军”是难以超越的(而以电视剧为主打的安徽卫视,受节目质量和采购因素干扰较多,应该只可能称雄一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