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坐牢(33)

分监区的干警们在出现了朱力美事件后,也看到了朱力美事件的真相,明白被动挨打的原因,人员调整后,大家心里憋了一股气--要使分监区变个样。金丁的计划在分监区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有了成效,经过一百多名犯人的讨价还价,终于评出了20名先进。

“评了先进有什么用?又减不了刑!”思想消极而又评不上先进的犯人马上煽风。

在犯人们看来,减不了刑也是正常的,时间过了半年,减了刑,警察有什么好处?评上先进的犯人也抱观望的态度,积极性仍然不高。

“减不了刑?要政策干什么?”金丁心里明白,减刑的条件是死的,可执行的人是活的。因为没有硬性的指标,在很多时候、很多人身上是有出入的,这种出入常常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有经验的监狱警察都清楚,犯人渴望公平的真正原因是执法的公平!事实上,搞腐败的真正原因却是人为地制造执法的不公平--让惩罚的利剑偏离自己,使自己比他人多得到一些靠公平竞争得不到的东西。这些人很难称得上君子,他们的希望一旦破灭,马上就成了“护法”的使者,这是众多人的心理。可见,打着正义的旗号喊出的鬼话虽然站不牢,但也可令心里有鬼的人胆寒,同样能起到监督作用。

金丁的措施得到了分监区领导的支持,很快分监区支部就排出了上报减刑人员的名单。金丁拿着这份名单深情地说:“成败在此一举了!”

按照常规和上级的要求,减刑是要保密的。金丁想:“如果不知不觉地把犯人的好事给办了,谁念自己的好呢?我不收他们的好处已经是非常的清廉了,捞点感情资本也是必要的,干什么工作心中都不能没有自己,否则那是傻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