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4月三大需求“全线溃退”之后,5月爆发了中国股市的“井喷”和出口首次增长的亮点,6月央行再次宣布降息,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上升,并且使股市的市盈率上升到40倍,与低利率的储蓄收益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有当股市的收益可以满足人们购房需求或不能满足对利润的追求时,资金才会回到房地产市场。
房产的升值是远期的,股票的收益是现钱
股市从来都被经济学家当做国家经济宏观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数。当股市上升时,深圳、上海的出租车忙了,电话占线多了,餐厅宾馆活跃了,股民的脸也变红了。解套的人松了一口气,及时跟进的人大捞了一笔。暂时还没有太多的人倒霉,但也没有因为股市的暴涨而带动房地产的销售。
在买房者中,有不少人是长年在股市中作战的勇士,有些人在1996年之前将股市中的账面赢利作抵押贷款投资于房地产。1996年股市的暴跌使个别人在偿还银行的抵押贷款上出现了拖欠,几乎破产。“财富效应”在高涨时刺激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当奇迹不再发生时这种欲望消费和投资就都成了梦,并使他们陷入了困境。
最近一些买房者在股市“井喷”之前签订了购买的预定合同,那时连续低迷的股市使他们觉得无处投资,利率又不断下降,最好是将手中的钱转移到有发展潜力的房产投资上,期望房产的升值会远远大于在股市和储蓄上的收益。现在,一转眼的工夫,股市暴涨了,发财的机会伴随着物价连续20个月的下降、利息连续多次下调终于出现了。他们当然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股市。
房产的升值是远期的,而股票的收益是现钱。虽然原有的居住条件还过得去,但他们哪怕因违约而被没收了定金也要先退房冒险到股市中去炒一把。“赢了钱会买更好的房子”,这种想法不但他们自己有,开发商也希望他们有。
股市受益者还没有将资金向房地产市场转移
谋求最高利润是永远的追求,如果股市在不断地高涨,这些资金当然会大量地保留在股市之中不断地滚雪球,而只有当股市中的收益可以满足他们购房的需求或股市中的收益不能满足他们对利润的追求时,这些资金才可能更多地回归到房地产的投资行列。
股市的大量交易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税收,据统计,交易量最大的一天仅交易税就高达4亿多元,那么可想而知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的收入也会大幅度增加。
也许因股市而获利的投资者将会成为新一轮的购房者和投资者,但目前还没有他们将资金向房地产市场转移的动向。
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要远远大于股市的“财富效应”
降息是否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福音也是众人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要远远大于股市的“财富效应”。据美国的经济学家分析,“财富效应”对于消费的刺激只占美国整体消费的3%。
我估计美国是个多数人和家庭持有股票的国家,与中国只有极少数人持有股票的情况不同,如果乐观地估计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刺激能占到整体消费的10%,那么中国股市对消费的刺激大约只占整体消费的1%都不到。而降息则不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降息会大大地影响股市,如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同时也会对消费产生直接的传导和刺激作用。但在中国,提高利率未必就能抑制消费,因为国内大幅度提高利率时,恰恰也是物价上涨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阶段,此时收紧银根、降低收入反而比提高利率的作用更大。同样,降低利率也不能有效地刺激投资和消费,因为此时物价下降的速度大于利率下调的速度,在名义利率下调的同时实际利率仍很高。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民普遍还处于中低收入水平,除了必要的生活消费和必需的储蓄之外,并没有多少余钱是在银行中为获得利息而储蓄的。而少数高收入者的储蓄本来就是一种在满足了高消费之后的剩余,并不因利率的高低而受太多影响。这些资金可能转为金融资产或投资,却不会大量转为消费。如果他们现在购房也绝不是因为降息。
降息会给房价下降带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