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济学在中国本土的验证(上):道德的感通(23)

 

范蠡辅佐勾践复国灭吴,用了二十二年;归隐江湖,发家致富三致千金用了十九年。四十一年间,前期随主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志在复国;后期全身自保,功成、名遂、身退,顺依天道,吉祥如意。世人不明自然之理,常常抱怨“世事不如愿者,十有八九”,不知是自己的意愿违反伦理,随顺一己无明私意,怎能不处处碰壁?《四十二章经》告诫大家,“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只有证到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解脱自在的境界时,才可相信自己的意欲。

范蠡的经济之道和治生之术出自计然子之策,学术归类当属于道家学问,足见后世儒释道划分泾渭分明的做法何其愚执。计然子之策并非惶惶的大部头巨著,仅仅是“策七”。这就是“经”,以这种“经”用于国家事务,表现为“宏观经济学”,就是经济之道;用于自身个人企业,就是“微观经济学”,就是经济之术。掌握了经的人,就是通达了事物规律的本质,而临场应用,要随机应变,没有成法定法,所以经中没有“定法”,没有“案例”。这样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求取真经的关键在于得 “经”,而不求“用”。任何学问其实都是“法无定法”,否则都是“刻舟求剑”,作茧自缚。心为形役,心为法缚,心为自格,则一切拘执,全是死规矩,哪里来的“生生不息”呢?由此看,现世这个样子,不是中国文化不行了,中国文化的典籍与精神一直都在;是作为传承的人不行了。把金箍棒当成了烧火棍,所以才让西方的妖孽伴着本地的土鳖兴风作浪,祸国殃民。

三、白圭:智仁勇强 号治生之祖 

白圭(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00年)名丹,战国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治水,除魏都城大梁黄河水患。白圭对自己治水颇为自负,曾经对孟子说“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说:“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之言,对于白圭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应使自负的白圭幡然醒悟自己的过错。

大概白圭被孟子折服,曾经向孟子请教治国赋税之道:“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回答说:“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白曰:“不可,器不足用也。”孟子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所言,其实是“中道”,告诉白圭,国家税赋的收取,在于满足必要的国用,二十取一而足的地区,二十取一是合适的,但是在“去人伦,无君子”的中原地区,怎么能够满足国家的财政支出呢?

白圭和范蠡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有弃政从商的人生经历。这是中国本土经济学几位著名代表人物的口共同之处,就是都曾经身居丞相或者相当的职位,经济天下国家绝非空谈书生之见。白圭因魏国政治腐败,游历中山国和齐国后,脱离政途,专事从商。

《史记·货殖列传》载有:“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应为李悝)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白圭根据古代的岁星纪年法和五行知识,运用天文学、气象学的知识,总结出一套农业收成丰歉的规律,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的经济原则,丰年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若当年丰收,来年大旱,今年就大量收购粮食,屯积货物。想让粮价增长,就专买下等谷物;想让成色提高,就专买上等谷物。当商品积压时,奸商会等价格更低再大量购进,而白圭却用相对较高的价格来收购;等市场匮乏时,奸商们囤积居奇,白圭却以低廉的价格售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白圭的经济策略既能使自己获利丰厚,又能调节商品供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白圭生活俭朴,在节制嗜好欲望上动心忍性,与奴仆同甘共苦。深入市场,对行情了如指掌。说到此处,我们可以说白圭和范蠡是“同道”,是“同志”,主要的经济思想完全一致。这恰恰印证了中国本土经济学的一贯存在。

白圭将自己的经济法则称为“仁术”,为后世商人效法和借鉴,是中国经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真实地说明“无商不奸”是一个误解,以仁心和复合道德的方法可以成为巨富。战国时期,人们将商人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诚贾”、“良商”,另一类称为“贪贾”“奸商”。而白圭正是战国时期良商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