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行产权改革,一切都是妄谈

夹缝中的中国

在过去5年中,中国城市发展所占据的一半土地都是农田或者可以用作农田的土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城市化进程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国现在只剩下13%的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土地意味着金钱,它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通过开发房地产项目或者工业项目推动经济发展。问题在于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而对于粮食和其他食品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

而且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虽然城乡差异日益加剧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独有,但是中国的确有自己的特点:1949年实施的土地改革和1958年所颁布的户籍制度,它们都是产权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障碍。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双赢。

新的五年计划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发出了采取更有效措施发展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清晰信号。但是即使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所需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为了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强有力且富有智慧的管理,还需要社会责任感。它们必须尊重每个农民的想法,保证每个农民的权利,同时还要实现土地集中经营以提高生产效率。它们必须吸引国内外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不进行全面土地改革是不可能找到持续可行的解决方法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正在采用的依旧是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方法。

不在产权改革方面实现突破,这种大胆的土地改革是不可能实施的:必须要改变土地交易收益模式,使之不再纳入政府公共财政,而是补贴农村人口。这是一项巨大而且彻底的变革。

升平镇的产权改革

就像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产权改革异常复杂。在新中国成立时,土地被分配给了农民。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为了公平起见,每个农民都得到了一些肥沃的土地和一些贫瘠的土地。土地所有权也相应确立。在文化大革命的狂潮中,许多官方文件丢失,因此很难证明土地的所有权。模糊的继承法使得问题更加复杂。许多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一刀切”的解决方法,官员的任何武断决策都会使许多农民对改革丧失信心。

成都彭州市升平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改革的艰难。2008年开始实施产权改革时,它下辖11个村,每个村的情况都不相同。成都市政府为它们提供了三种产权改革方案:不改、小改或者大改。村民可以通过公开、民主的投票进行自主选择。

首先,根据升平镇党委和镇政府的要求成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为了保证改革的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昌衡村会计刘孙全详细而且精确地记录了改革的每一个步骤、每一次会议、每一个成员的发言。为了提高透明度,改革、方案和具体步骤的详细信息都对外公布。

可行的产权改革方案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不同群体的利益都得到了考虑,以防冲突升级。协议都是在民主的决策过程中达成的。整个过程的透明度提升了大家对于集体财产价值的重视,同时也使大家更好地意识到了随之而来的责任与义务。农民对于自己财产的价值有了更好的了解,有了证明产权的土地使用证,土地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也可以自己耕种。

一旦土地产权的问题得以解决,下一步的问题就是提高耕地的生产率。全面的土地改革为土地交易和土地集中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率,逐步实现耕种的现代化。分散的小块土地耕种效率不高,但是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大规模种植成为可能,效率的提高也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一些农民决定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然后进入工厂或者服务业工作。这样,他们除了工资之外,每月还可以获得固定的租金。

政策实施之后,180个村民小组中的173个重新调整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并确认了所有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无一遗漏。似乎所有人都满意而归。

2010年6月,产权改革在升平镇全面实施,为升平人民带来福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