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网络新霸主(13)

从试错中寻找成功路径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解读百度的成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百度的成功是因为找到了盈利模式,它能够获取价值,是因为有一个获取价值的机制。

作为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在中外经济论坛上曾谈到这一问题:百度靠什么来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靠什么能在市场中具有持续的动力?李彦宏认为关键是能够在市场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需求。

李彦宏崇拜的是硅谷的“工程师文化”和不懈的科技创新能力。正是因为百度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技术专利和劳动,才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我们说,百度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到今天,其实是一个判断和试错的过程。

第一,发展方向的判断。如果当初选择的发展方向不正确,无论怎样发展都是徒劳的。而李彦宏独具慧眼,选择在恰当的时间进入该行业。在搜索领域,李彦宏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他深刻认识到未来的世界属于互联网,而搜索引擎将是未来的技术前沿时,他便集中精力做好自己决定的事情。如果他当初去做电子商务或门户网站,百度也就不会诞生,中国的搜索引擎很可能已经是Google的天下。作为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率领百度一路走来,不知饱受了多少磨难和质疑,但他都能冷静对待。

第二,立项时的试错。百度的很多项目,都是诞生于很不成熟的想法,李彦宏总是鼓励他的员工去进行创新,舍得给他们机会和投资资金去试错。有时候明知风险很大,仍然要去做。试错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推动百度技术团队不断成长。

第三,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试错。百度是一家创新型公司,百度开发的产品都没有现存的、可供参考的模式,只能在不断试错中使之臻于完善。在李彦宏看来,新产品在推出时不可能做到完美,但也不要期望完美了再推出,可以在推出后一点点发现问题,一点点改进,要让新产品在无数点滴细节的完善中,逐步趋于完美。正是因为坚持了创新和试错的原则,百度的新产品不断增多,百度不断做大做强自己。

第四,商业模式上的试错。2001年到2009年整整8年的时间,百度都坚持使用竞价排名这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在给百度带来真金白银的同时,也使百度饱受质疑,一度把李彦宏和百度推向风口浪尖。直到2009年12月1日,百度新一代商业产品“凤巢”实现成功切换,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取代旧的商业模式。

第五,看问题的前瞻性。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一直是在商业环境尚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取得高速发展的,即在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法律呈现出滞后的现象,表现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在这种商业环境下,抢先进入者,意味着能够赢得更多的商机。比如,百度MP3的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假如2002年百度没有抓住机会抢先一步开发MP3产品,而是坐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完善,那么百度就会丧失发展的先机,很难在竞争中打败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Google,也无法成为众多用户的首选搜索引擎。

但在充满着诸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如由于版权保护法在我国执行得不是很好,数字出版业的版权问题始终纠结不清,网络侵权问题一时半会很难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著作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另一方面运作数字产品的网络平台很容易卷进舆论的漩涡,甚至被送上被告席。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出版业能否走得更远,这块蛋糕能否做得更大,还需要看产权保护机制是否健全。

在百度的发展过程中,李彦宏一直强调百度的“本土化”。但即便是一家中国公司,百度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与中国的社会、商业环境进行不断的磨合,才能开发出深受用户好评的、能够实现可持续经营的产品,才能扎根于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做到根深叶茂。关于这一点,可以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一段话作为佐证:“我们提出了一句话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顺潮流而动略有超前快半步’。什么叫‘顺潮流’呢?社会的发展是潮流,市场的需求是潮流,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潮流。当我们按这个潮流去做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略有超前就是顺这个潮流时一定要走在前面,要领先,走在后面就没机会了。要快半步,不能快一步,一步快得太多,有可能踩空脚。快半步,进能进,退能退,伸缩自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