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这几天我在读美国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大卫·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的书——《永远蒙骗部分人》(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他反复讲,他开始创办对冲基金时,资金非常少,只能集中火力,而集中火力就意味着承担高风险。怎么办?他降低风险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不对,是百思而后行,只做十拿九稳的项目。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敝人)均为性情中人。我们经常看到这只股票也好,那只也可爱;看到每份研究报告(不管是看多还是看空),都觉得颇有道理;听每个讲座(不管是哪路神圣),都觉得热血沸腾;见每个上市公司的高管,都觉得想写支票(买股票)。
作为投资者,我们每天都要作很多决定:这只新股要不要申购?那只股票要不要换马?是否错过了什么大趋势?张磊的说法是,只作那些把握非常大的决定;惹不起,躲得起;不作决定好过勉强作个决定。同行的陈一舟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某股票5元以下必买,60元以上必卖(甚至做空),但是在5~60元之间,看不明白,所以惹不起,躲得起。
性格缺陷比较明显的股民(特别是性情中人)可能无法按照张磊和陈一舟的理念行事,因为那需要很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忍耐力。怎么办?我觉得大家可以考虑敝人建议的方法,即排除法和分散法。我们要么投资覆盖面很广的基金或者指数基金,要么自建一个范围很广的资产组合,程序如下:去掉最大的20%的公司(难增长),去掉最小的20%的公司(风险高),再去掉行业不熟悉的公司、概念多过内容的公司和明显走下坡路的公司、内部管理有问题的公司(出过丑闻)、在媒体频繁曝光的公司、需要政府扶持的公司,最后再去掉热门的公司、一眼看去就很贵的公司……然后撒胡椒粉,多投资一些公司。当然,这种方法是次优。
张磊的方法也许是最优。两天来,在餐桌上,同行的朋友们都拿他开玩笑,You do not have to do anything!我觉得,这实在是一句非常强劲有力的口号。不信?你多说几遍,体验体验那份畅快!
克服焦虑,做一个幸福的股民
古今中外,股民们从来都不开心。为什么?赚了钱的认为赚得不够多或不如别人多,亏了钱的则懊悔不已。而且亏钱又是如此容易。焦虑,是他们共同的敌人。焦虑又把股民们分成两种:一种人拼命工作(读书,上研修班,参加所有的研讨会,眼睛盯着电脑或者手机屏幕),另外一种人不断打听小道消息,不断询问和征求其他股民对股市和个股的意见,而且不断买进卖出,心里很不踏实,持股的时间越来越短。
作为中国资格最老的分析员之一,我郑重建议我们的政府、统计部门、行业协会和股民们把证券分析师改称为“企业分析师”。股票或者证券本身没有什么好分析的。你问我,为什么不叫“公司分析师”?因为很多企业不见得是公司结构。王大叔的汽车修理部可能就是个体制的、合伙人的或者其他结构的,如何给它估值?如何判断它的投资价值?
说完这些话,我们普通股民又该如何自保和繁荣呢?
1.先问一个问题:你究竟想干什么?这话简直有点可笑!但是,很多股民没有问过自己这个哲学问题。有的股民说“想赚钱”,有的股民说“想好玩,寻求刺激”。想找乐子的人们,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暂且不谈论。如果你是想赚钱,那么途径也有两条:一是通过你所投资的公司的增值来赚钱,二是通过占其他股民的便宜。第一条路叫投资(或者搭车),第二条路叫投机。这两条路有时候会相交,但多数时候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思维逻辑不同。前者是老实的心态,后者是“坏人”,“良心大大地坏了”。身在股市,免不了要有点坏,但必须有立身之本。
2.要认识到年回报率在10%上下已经很不错了。股市只是投资的一个场所,但绝不是唯一的。很多没有上市的企业更能帮你的资产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