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起步太猛,容易摔倒(3)

 

纠正:

虽然都是玩,但早教中心并不是幼儿园。家长在潜意识中往往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了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他们将孩子的早期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早期的智力开发。

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还有怎样做人、与人相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性格。韩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内容。

误解2:早教效果价钱说了算

现在众多早教中心收费并不低。一般的亲子课程一次课约100元,时间在一小时左右;有的托管早教园一周五天,一学期收费6800元。收费不低主要由于早教课程要为不同孩子量身定制,并采用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方式等。而一些家长只看重价格高低,认为越贵的早教中心效果可能更好。

纠正:

对于这种观点,部分早教中心的管理者认为,费用高低虽然是选择早教的参考标准之一,但综合考量更重要。选早教在关心其硬件配置的同时,还要留心他们的师资力量,以及品牌历史、知名度等,不妨多询问参与早教的家长,通过反馈作出适当选择。另外,早教园只是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教育理念。其实,早教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家长多花些心思与孩子沟通,也可以在行为习惯、音乐、认知等方面培养孩子。但是,父母本身得储备相应的科学的早教育儿知识。

误解3:早教是让孩子更聪明

在早教中心,一位家长咨询问题很直接、简单:来这里会让孩子更聪明吗?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实际中也不少,很多家长更是直截了当地问:早教中心能让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教不教唱歌、舞蹈这些内容?他们似乎把教育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早教中心上。

纠正:

对于早教的效果,家长往往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和培养性格。至于会不会让孩子更聪明这个问题,韩老师说,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为将来打下基础,这才是进行早教的正确目的。

误区4:什么样的知识吃香就让孩子学什么

当年聂卫平成了棋圣,一举成名,于是大批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各种围棋培训班;之后钢琴王子李云迪获得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于是家长们又赶紧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弹钢琴;然后是舞蹈班、歌唱班、诗歌朗诵班等等,甚至有的家长一下子为孩子报好几个培训班。他们的想法是遍地开花,说不定孩子到时就能在其中哪一个行业里一举成名。但就是没有家长想到,要让孩子好好地游戏,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纠正:

小白兔不会游泳,它的父母很担心,于是送它去游泳培训班学习;而小鸭子跑不快,它的父母就每天早晨让它起来练习跑步。父母送孩子进各类培训班时,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天性。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在教育弟子时就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意思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教育,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实际上,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是需要时间来发现和培养的。强行让孩子去学习一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