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身体的服务区,了解越清楚,看病越轻松(5)

2.挂对号,事半功倍疗效好

技巧,没有人生来就懂,却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懂。——题注

挂专家号,就要解决专业问题

现在,让我们继续上一节的话题——挂专家号并不一定能使我们的疾病尽快得到效果明显的诊断与治疗。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是专家。

这话听上去有点不合逻辑,但却是事实。

我们在前面就已提到,专家,尤其是大医院的专家,往往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神仙”,每天都忙忙碌碌,病员如潮,就算挂专家号要比挂普通号贵,也挡不住“专家”这两个字的诱惑。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多花钱的同时,还要多花成倍的时间和耐心来排队等待。

然而,当你花光了几乎所有的耐心,终于坐到专家面前的时候,却发现专家们能够用在你身上的诊查时间,实在少得可怜,他往往只是问上几句,再做一些简单的体检,就开始给你开单,或检查,或化验,或兼而有之。

当你拿着检查单和化验单起身离开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莫名的委屈感,有种不被重视的郁闷感。是的,你在心理上无法得到应有的平衡:自己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来等待一个人,而这个人却只用10分钟就打发了你。这样的差异,让我们体会到了付出与得到的不公,它让我们感到了自身的弱势,感到了不受重视和尊重。更让人郁闷的是,自己此刻纵使有千般不满、万般委屈,还得在做完检查之后继续排队,继续让专家为自己看病,继续唯唯诺诺,听从安排。

但是,这位令你如此不快的专家,他的做法是否真的有错,他是否真得不够重视你、尊重你?

答案是否定的。

要知道,目前在我国,医疗人才的匮乏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在我国从事医疗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仅有550万,其中,中专学历的占43%,大专学历的占29%,本科学历的占15%,无学历人员占10%,而称得上高端人才、专家教授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这就是我国医疗人才的基本现状,有些尴尬,却又无可回避。它导致门诊专家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患者太多,专家太少,这种客观存在的不平衡,势必导致专家们能够用在每位患者身上的平均时间十分有限。

设想一下,他如果从上班接待的第一位患者开始,在之后每位患者的身上都多花5分钟,那么,排在第13位的患者就要多等1个小时,那个人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何况,并不是说医生花在患者身上的时间越长,对患者的疾病就能给予越好的诊疗和帮助。

事实上,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专家教授,他们在接待初诊患者时,往往都要先进行以下统一常规的程序:简单的问诊、查体,然后开单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化验。

其实这个最初的过程,你完全可以在普通门诊医生那里完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