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交割日魔咒”是源于人们对股指期货兴趣浓厚却缺少相关知识,看到一些报道就过度夸大“到期日效应”,另外也有一些媒体希望借此来吸引读者眼球。对此笔者认为,股民碰到此类魔咒时,只要稍微用心研究一下相关的名词概念,就能够知晓真相。很多时候,资金往往会利用一些股民不知道的模糊概念,企图制造一些魔咒来达到浑水摸鱼的效果。因此魔咒实际上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它的发生往往是源于知识的不足。
基金仓位“88魔咒”的启示
从2007年至今,每每市场出现比较大的阶段性头部时,基金都保持着高仓位。比如2007年第三季度股指从6000点上跌下来时,基金仓位超过了83%,随后市场一路走熊,基金仓位也持续下降,成为做空的主要力量之一。2008年,股指在3000点一线做政策底的时候,基金开始加仓,同时也在号召资金抄底。但很可惜,股指的“政策底”跌破了,一路跌到了1664点才真正做了底部,基金再度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2009年7月下旬,基金将仓位提升至86%,随后便出现了8月整整一个月的持续大跌,长阴不断。人们再度猜测这是基金砸盘所致,否则市场不会跌这么久。2010年10月,市场在被压抑了很久之后终于盼到了国庆长假后的行情,于是基金一路加仓,一些开放式基金甚至将股票仓位提升至90%,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也接近了88%。结果这样的行情仅持续了一个月,在11月9日便开始调头向下,基金仓位再度成为股指的反向指标。基金仓位魔咒几年间多次应验,让股民不得不信。
笔者认为,这其实还是基金的资金结构和市场规模发生了变化,导致基金在操作上的尴尬。在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基金达到鼎盛是在2007年,其掌握了市场三成以上的话语权,没有任何资金的地位能够与基金相近,它俨然成了市场的“龙头老大”,而且也出现了基民获利超越股民的情况。这说明市场当时基金的操作非常好,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也非常精准。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基金规模在2005~2007年间急剧膨胀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隐患一:股改后的解禁高潮将至,面对着突然增加了原有流通市值几倍的解禁市值,任何资金也无法抵挡,而且资金规模越大,受伤越明显。
隐患二: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市场单一群体的规模过大,没有其他群体与其规模相当的时候,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基金的尴尬就在于此,在基金规模快速膨胀,而市场发展规模以及其他群体没有与其匹配的时候,必然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而基金一旦重仓,就会发现当其想要通过卖出快速降低仓位规避风险的时候,市场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能接盘。这就导致基金只能被迫不断地拉高再拉高,但依然无法派发,最后就出现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