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的出现和IBM后来居上
UNIX是一种多用户、多任务和分时的操作系统,并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在20世纪60—70年代当S/360广为人用的时候,很多人在分别研究和开发更多用途的系统,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UNIX系统的前身被开发出来。当时的系统都是以批量的方式“排队”来工作,对于学校学术研究尤为不方便,因为学校需要为多名学生同时使用计算机提供环境。所以当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以很低的价格提供UNIX给学校时,很多学校都趋之若鹜,并在UNIX上面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使它越发完善。在经过多番变化后,它渐渐成为一个颇为完善的“开放”系统。但是,真正让UNIX登上更大舞台的是和RISC(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的结合。UNIX的设计思想是追求简单,而RISC指令集的设计思想也是为了让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更快而把指令集精简化,两者的结合如鱼得水。再加上当时新的通信技术以太网(ETHERNET)和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的出现,进一步把UNIX变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系统。
SUN公司是第一家把UNIX运行到以RISC架构为基础的处理器上的公司,以自行研发的UNIX操作系统Solaris和RISC架构芯片SPARC组合的系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得先机,被认为是UNIX系统的鼻祖。其后其他的公司像美国硅谷图形公司(SGI)、惠普和阿波罗公司(Apollo)等相继发布它们的UNIX系统和处理器。
同样是开放系统,却和PC的故事刚好相反。RISC架构其实是IBM的院士约翰·科克(John Cocke)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IBMS/360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简化运算指令提高处理器运算速度,可是IBM并没有像S/360或者IBM PC一样成为RISC和UNIX系统的领头羊,只有在1986年时发布过一款名为RT/PC的机器。直至1990年,看到以SUN为首的UNIX系统集团成功占据学术科研领域并开始对企业市场展开攻势,IBM才又一次被动地作出反应,设计出基于RISC架构的IBM POWER处理器芯片,和自己优化的UNIX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推出IBM RISC System/6000系列的系统。至此,在大型主机市场以外的另一计算机服务器市场又开始成形,并在日后“迫使”IBM的大型主机也参与其中。
和PC一样,IBM本来也掌握了RISC架构标准的主动权,却因为公司成功后的骄傲和怕出错,以致把主动权送给SUN公司。幸好和PC不一样的是,这个市场的标准并不只是掌握在一两家公司手里,而是真正的开放。IBM得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利用优良技术生产出处理器芯片,然后又在UNIX上加入大量IBM用在大型交易处理的经验,使得IBM在硬件和软件的开放标准上具有竞争实力。另一方面,IBM又瞄准应用软件决定硬软件平台的市场状况,运用市场影响力和一系列“共荣”策略,大力投资建立独立软件开发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简称ISV)的生态环境,丰富了能在RISC System/6000系统上运行的应用软件数目,这一系列的策略,终于让IBM在UNIX市场站稳了脚跟。但从推出RISC System/6000开始,IBM前后经过10年奋战,才从竞争者手里夺回市场第一,成本不可谓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PC和UNIX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把系统的环境和接口定义清楚,这样的做法鼓励了很多人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开发更多的应用,从而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软件开发商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独立应用软件行业的发达。在此以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独立应用软件公司(如全球最大的管理软件公司SAP)在IBM的S/370上开发软件产品,而且成本较贵。UNIX和PC的出现,把系统硬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成本大幅降低,促进了计算机在中小企业以及个人使用上的普及。这是它们会在众多技术中脱颖而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