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2004年12月8日,北京。正是寒风凛冽的时节,五洲大酒店的大宴会厅里面却是热浪袭人——人们内心的兴奋,似乎连带空气的温度也升高了。在这里,联想集团正在召开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以价值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PC(个人电脑)业务。当时联想是中国PC的老大,年收入3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2%;而IBM的PC部门曾经是PC全球老大,其PC业务年收入约10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6%。“新联想的国际化梦想”“联想离PC老大有多远”……这个被许多媒体报道比喻为“蛇吞象”的收购,成为中国民族企业迈向国际舞台的经典象征。

但在IBM这一方,这个消息带来的却不都是兴奋,特别是那些根据收购协议要无条件转至联想IBM PC部门的员工。有一对都在IBM中国工作的夫妻,先生由于职务关系提前得知了收购的消息,但是因与公司签了保密协议,不能告诉在PC部门工作的太太;蒙在鼓里的太太在消息公布之后,两个星期没与自己的先生说话。当时的PC部门大中华区总经理,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后来自述是在哭过之后才能够面对这个事实。而那些美籍员工,对于加入一家中国公司的不确定性感到更加不安,他们调侃道“我们以后的养老金也要改发人民币了”。而留在IBM的员工,也无法避开这个消息的影响,我的一位同事的外国朋友就曾经隔空问话:“你们IBM是不是成了一家中国公司了?”

的确,在很多年里,对于非IT行业的人而言,IBM就是“做PC的那间公司” ,就是那通体方正黝黑、键盘上一个小红点鼠标、最能代表商务人士气质的ThinkPad笔记本计算机。而今,IBM把自己的“象征”给卖了,这家公司还剩下什么?

6年之后,2011年2月,美国。在一个流行20多年广受欢迎的智力问答电视竞赛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非常罕见地同时出现两位历来最成功的参赛者。 他们之中,一位是保持着连赢纪录最多次的擂主,他叫肯·詹宁斯(Ken Jennings),曾经连续赢得74场比赛和250万美元的奖金;另一位布拉德·鲁特(Brad Rutter),则是该节目历来的奖金王,共赢得325万美元的奖金。他们的出现,是为了要和一位第一次参加《危险边缘》节目的菜鸟比赛,胜利者将会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这只劳烦二位高手出马的菜鸟,不是人,不是生物,但拥有大量的记忆和知识。它“熟读”多部百科全书;它也“浏览”了互联网上各类新旧资讯;它被教授如何去“听”和“理解”人类语言的问题,然后以最快速度找到可能的答案,并按照可能性来决定“信心”的高低,以“信心”来决定按铃抢答的速度。它甚至会“听”懂我们的俗语和含有多种意义的词语。它是一群顶尖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问答系统及计算机科学家所创造的“半成品”。人们很想知道它是否能够在比赛中打败人类。 更准确地说,人们很想知道它是否真的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理解”问题,然后像人类一般被“信心”影响反应。它的名字叫“沃森”(Watson) ,它来自IBM,那家曾经的“PC公司” 。

经过3天的两场比赛,“沃森”以大比分赢得比赛。一时间,全世界媒体都在惊呼,曾经在科幻片《星际迷航》中出现过的会说话的计算机和科幻片《2010太空漫游》中名为HAL(H、A、L三个字母在英语字母表中的下一个字母分别是I、B、M)的拥有人类的思想和情感的计算机的场景,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而它的缔造者IBM,这一年正在庆祝自己的100岁生日。在壮士断腕般地舍弃了象征品牌但难以盈利的PC业务后,IBM更加集中精力去追求为社会、政府和企业提供更高价值的业务。专家预测,在2010到2015年间,甚至可能只要两年时间,人们在零售、医疗、交通、服务等领域将有机会享受到“沃森”背后的神奇科技。

人们可能会好奇地问,作为一个100岁的IT老企业,在21世纪的网络IT世界中,还会有IBM什么事吗?的确,人们总在讨论着苹果(Apple)最新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酷;在互联网上用“谷歌”(Google)或“百度”搜索想要获得的资讯;又或者通过“脸谱”(Facebook)、微博或“推特”(Twitter)维系自己的“社会网络”。很多人以为,在技术不断更新的IT行业中,一个100岁的“老头”会显得格格不入,这应该是一个永远属于“年轻”一代的行业。

但是,正是这家已步入百岁的“老”公司,却一次次地证明引领世界与“年龄”无关,它依然在各个年代和那些“年轻”公司比肩为改变人类的生活而努力。

IBM虽然不是计算机的发明者,但通过S/360(系统360计划,详见本书第三章)开创了计算机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和兼容化的基本产品模式,并通过各种相关技术的发明或者推动,让信息化走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阶层。是它发明的磁盘存储(现代硬盘的鼻祖)和软盘,让各种数据从此可以被大量保留并可以快速搜索。也是它发明的第一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FORTRAN,推动了其他程序语言(如Cobol、Basic、C++和Java等)的开发,才有后来的Windows、Unix和无数互联网应用,以及像ERP这样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出现的可能。它还发明了关系型数据库的程序语言,让使用者可以用普通逻辑思维在计算机上组织和搜索数据。同样地,个人计算机虽然也不是IBM的发明,却因为它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成为标准,带领计算机走进寻常人家庭。

大胆地说,IBM把计算机开创成为一个真正的行业,也造就了软件行业的出现和现代IT行业多元化(还有存储、打印和计算机服务等行业)。很难想象,没有IBM的贡献,互联网时代还会来得如此之快。而在影响行业的同时,更多人不知道的是,IBM设计的芯片甚至“垄断”了索尼PS3、微软XBOX360和任天堂Wii这些现在主流游戏机的运算核心。

100年间,IBM的许多竞争对手,像王安电脑公司、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DEC)、康柏电脑、太阳微系统公司(SUN)等,虽然曾经都红极一时,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而IBM的市值却依然保持在行业的前三名;同时,它也催生了像比尔·盖茨和拉里·埃里森(世界上最大数据库软件公司的老板)这些巨富以及微软、甲骨文、英特尔(Intel)等众多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更重要的是,IBM从没放弃通过创新解决人类的问题,让“电脑”更好地辅助“人脑”,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我们几代人的生活。

今天,能思考、会分析的“沃森”就是IBM以最尖端的技术研制的超级计算机。IBM希望利用这些最新能力,帮助人类解决社会上更具挑战的问题:如今交通拥堵已经蔓延到全球许多大中城市,而IBM帮助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建设了一套智能的交通系统,不仅可以反映实时路况,而且可以预测未来10~60分钟的交通状况,准确率高达90%。看病难、看病贵是另一个世界性难题,而IBM正在利用科技进行医疗数据的联通和分析,以节省患者的时间、费用和提高诊断准确率。事实上,IBM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智慧的地球”。

2008年年底,当IBM刚刚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时,曾经有人笑评IBM是要“把世界管起来”。然而,在了解了这家公司在过去百年和现在所做的事情后,你不得不承认,以科技改变世界的宏大理想,一般的企业还真不是可以轻易做到。

这就是100岁的IBM。它还在继续追求创新,还在不断专注地为人类解决问题。这是你认识的IBM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