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3)

第二,由专业的资金管理公司和专家对可能的国外创投公司的项目和技术进行评估和选择。从中选出对中国产业现状最有提升效果的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并进行后期投资资金的管理。

第三,在股权投资进行的同时,通过投资附加条款的方式,将相关的项目导入中国对应的企业和市场。以达到协助中国产业升级和贡献GDP增长的双重目的。

第四,作为项目主导的地方政府,在这种新型投资模式下,既可以避免传统招商引资模式的尴尬处境,也可以在增加地方GDP增长之余,享受到作为基金投资人的股权收益。当然,专业资金管理公司和专家也应该享受到他们专业服务所对应的管理报酬和成功收益,作为对他们的激励因素。

第五,该模式的成功关键仍然是对可能的国外创投公司的项目和技术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机制。所以,可以建立起由政府、民间和投资专家共同组成的项目评估专家体系,这样可以兼顾到国内外投资理念的差异,和政府与民间投资家的理念的差异。

当然,上述模式是作为当前中国产业升级操作中的一个短期策略;长期的根本仍然是在于我们的自主创新。不过,考虑到当前国际技术市场的现状和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该模式是可以在短期内起到积极作用的。更何况,国际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股权投资实现产品和技术升级的案例,每年占到他们GDP总额的20%左右。因此,其不失为我们近期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一种有效的新型发展模式。

三十一

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1.战后经济复苏时代(1945-1960年)

为了在化为焦土的国土上复兴经济,保证国民的生活安定,日本政府首先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即把稀缺的原材料、资金、外汇等资源,重点地分配到电力、煤炭、钢铁、肥料等基础工业中,力图恢复基础物资的生产能力。在美国的指导下,推行了经济民主化政策。从1947年到1949年,完成了财阀的解体、反垄断法的制定、以鼓励自耕农为目的的土地改革,以及通过制定劳动关系法完善劳动民主化等改革。

可是,经济复兴的需要以及低生产能力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被迫面临严峻的生活。为了克服这一局面,日本政府在1949年3月实施了道奇计划(DodgeLine),提出紧缩财政政策。同年4月,制定了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单一汇率,8月又出台了《夏普劝告》。进入1950年以后,生产能力逐步恢复,加之1951年的朝鲜战争给日本的产业带来了特需,经济复苏进一步加快。因此,可以说是美国的支援、日本官民同心协力地促进生产力、产业的合理化、出口振兴等要素,巧妙地将日本引上了经济复兴之路。

2.经济快速发展自由化时代(1960年代)

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基础,推进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阶段性的推进贸易以及资本交易的自由化,日本重新回归国际社会。为了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相呼应,通商产业省制定了1960年代的产业结构愿景规划,不但给出了重化工业化的理论体系,还提出了“10年之后工业合理化配置的构想”。与此同时,为确保有效竞争和规模利益,以设备大型化为目标探索了完善产业体制的方法。

在同一时期,一方面日本国内发生了严重的公害问题,另一方面与美国、欧洲等的出口贸易摩擦激化。特别是1969年发生的日美纺织品谈判,演变成为严重的政治摩擦。

3.知识集约时代、国际化时代(1970年代)

随着产业公害问题的严重化,以及大众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关心日益高涨,1971年产业结构审议会提出“适合1970年代的通商产业政策”的意见,倡导产业结构应该向知识密集型转换,从单纯追求增长(的模式)向灵活运用增长成果进行经济运行(的模式)转换等新的产业政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