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以食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

大多数食物只有一种性,只归一种或两种经,这就是食物的偏性;身体也有偏性,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与其性质相反的身体的偏性。如性热体质,可以吃一些性凉或性寒的食物,起到宣发清热的作用。上一章是补,这一章是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养生。

比如夏天暑气盛,人身体的偏性就热,就容易上火,这时候吃一些个寒凉的食物,用食物的寒凉特性,去纠正身体的热性。再比如我们风寒感冒了,寒气淤积在体内,一般我们都会喝一些姜糖水,取的就是姜的辛、热二性,来纠正身体的寒性。

青年人去火,老年人补阴,中年人两手都要抓

虽然身体偏性各有不同,但是就人群来说,还是可以大概地进行一下划分。我们按年龄来分,把现代都市人分为三类,青年人(包括小孩)、中年人和老年人。

青年人,正值青春年少,气血正旺,一般不会出现精血亏耗的情况,体内的偏性是,水正常、火有余,所以食疗养生上应该以清热为主,吃一些去火的东西,补阴是次要的。

中年人,事业有成,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应酬多,经常暴饮暴食,饮酒过度。工作繁忙、熬夜、喝酒,我们知道这些习惯是伤阴的,而暴饮暴食则会导致内热。身体的偏性是火多水少,所以中年人的养生要点是滋阴和去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而老年人,一般饮食都比较清淡,随着年纪增大,精血亏耗严重。身体的偏性是体内的火没有少多少,而水少了很多。相对的也是一个火多水少的局面,这时候也会上火,根本的原因是水少,中医上称之为虚火。所以,老年人饮食养生应该以滋补肝肾为主,清热去火反而是稍微次要的。

食物和药的区别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食物可以入药,而一些药也可以当食物,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食物就是药,只不过是用法不同?当然不能。

上面我们说过食物和药都有四性五味,但是我们平时吃的最多的食物,米、面、水果、蔬菜、肉蛋奶,绝大多数都是平性的或温和的。

而药多数偏性较大,药之所以能够用来治病,就是取其性,用药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

还有一些食物有偏性,所以它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就不仅可以拿来吃,也可以拿来治病,中医上管这种情况叫药食同源。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大医家吴鞠通所写,这本书用食品入药的有七十种之多,主要分四类:蔬菜、水果、肉类、矿物类。

冬虫夏草,价比黄金的普通中药

上面我们说,食物入药,取的是食物的偏性。所以饮食养生、食疗最重要的是要对症,而不是只看价格,便宜的不一定效果不好,贵的效果也不一定肯定好。

最近几年,社会上流行虫草热,不管大小药店,甚至路边的小卖部,都挂着牌子卖冬虫夏草。价格更是一路飙升,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同等重量的黄金。

关于冬虫夏草的功效,传得更是神乎其神,小到感冒发烧,大到糖尿病、癌症、白血病,没有它治不了的。

冬虫夏草是不是好东西?肯定是。它性温,味甘,归肺、肾经,有平补阴阳的功效。适合病后初愈的病人和身体虚弱的老人。

那么它应不应该那么贵?有没有那么神奇?肯定没有。

为什么虫草被说得那么神奇?就好像传说中的仙药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它神秘,在冬为虫在夏为草,说植物不是植物,说动物不是动物,这本身就够神秘了;再加上冬虫夏草主要产于西藏,而西藏本身就是个神秘的地方。以前中原地区的人对虫草的认识只能够听信西藏当地的一些传言甚至是神话传说,所以虫草的功效就被无限放大了。

二是它稀有而昂贵,虫草的产量极低,而且地处偏远难以采集,“物以稀为贵”,所以它的价格自古以来就很高,在古代,是只有王公贵族才吃得起的补品。在百姓眼里,它的效果就更好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原本只有皇家、王公贵族才吃得起的虫草也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而也加速了冬虫夏草神效的传播速度,富裕起来的人们都想亲口尝一尝被视为神药并且在以往只有皇帝老儿和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享用的冬虫夏草,有点小钱,何不小资一把,过点儿幸福生活,一两天也好啊。

所以,从传统中医药行业到广大的民间,对冬虫夏草医疗保健效果的认识已完全步入误区,误导广大消费者盲目使用冬虫夏草来防病治病,滋补身体,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自身的利益。其实,冬虫夏草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和一般的中药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现代医药科学技术已经能够证明,冬虫夏草的医疗保健效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从冬虫夏草的化学组成成分来看,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维生素、冬虫夏草菌多糖、冬虫夏草酸、多种氨基酸以及铁、硫、钙、锌、硒、锰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根本没有传统中医药和民间传说中的“灵气”。

我们再说现在商家鼓吹的冬虫夏草的“六大”养生保健功效: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功能、改善肝功能、抗心率失常、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抗衰老和抗应急作用。

这所谓的六大功效,看起来似乎很神,实际上大多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达到,一点多余的钱也不用花。

一言以蔽之:虫草是一味普通的名贵中药,它不可能包治百病,更不是什么“仙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