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改善心情不好,食欲不佳的食药之花

梅花——疏肝和胃的百花之魁

梅花花色洁白,香味极浓,有“花中君子”的美称。梅花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平,味酸涩,入肝经、肺经、胃经,具有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郁闷心烦、肝胃气痛、食欲不振、瘰疬疮毒、梅核气、头晕目痛等症。

性味:性平,味微酸

归经:入肝经、胃经、肺经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开胃、生津止渴、解暑去烦

主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等症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说到这首古诗,想必大家也猜到我们要谈的是什么花了。是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梅花。

梅花迎霜傲雪,为园林中争先报春的花卉,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赏。诗家咏梅,画家画梅,园艺家种梅,相沿成习,成为我国的优良传统。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歌赋,可说是不胜枚举,其中不乏有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此外,与梅花相关的逸闻趣事也是比比皆是。

《木兰诗》里面有句 “对镜贴花黄”,句中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花黄的来历,就与梅花有关。《妆台记》有“花子仿于寿阳公主梅花落面事也”之说。起初是因为零落的梅花瓣无意中飘落在了寿阳公主的脸上,于是大家纷纷仿效之,喜欢将梅花瓣、桃花瓣等各种花瓣贴敷在脸上,作为装饰,并以此为美。但是,新鲜的花瓣没有黏性,只能用水贴敷,很容易脱落,这样便慢慢演变为将纸片剪成花瓣之形或者星形、月形等各种自己所喜爱的形状,贴于额上,因纸的颜色为金黄色,故名贴花黄,也有直接在额上涂点黄色的。

另一个与梅花有关的趣事发生在隋朝。隋朝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惆怅不已,由于赵师雄游是在罗浮山这个地方梦见的梅花,所以梅花又有了个叫“罗浮梦”的别称。

除了用于观赏之外,我国食梅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除出土文物可作佐证外,典籍中也有记载,如《尚书》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之句。这里的盐梅即白梅,是作为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来使用的。当然,与食用一样,梅花作为药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其中,又以赵学敏的《纲目拾遗》记载得最为详细,赵氏所的《纲目拾遗》的花部,首列就是梅花,并收载以梅花组方治病的近20首。

说到梅花的功用,不知您是否记得《红楼梦》里,薛宝钗年幼时得了一种怪病,什么名医仙药都无能为力,后亏一个秃头和尚诊治,说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开了一张“海上方”,服后竟收效验。这张“海上方”即由四种花蕊作药: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冬天的白梅花蕊。再配以雨水节之雨水,白露节之露水,霜降日之霜,小雪日之雪和蜂蜜、白糖而制成的。这虽是写书人所说,然亦不无道理。

历代医家用梅花入药,留下方剂颇多。《红楼梦》第42回,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要回乡下,在贾府送的吃穿用品中,还有好几种常用的中成药都是梅花做成的。如贾母的丫环鸳鸯说:“这包儿里头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文中所说的梅花点舌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紫金锭出自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这两个方子都是用白梅花的花蕊入药的著名中成药。

那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治疗功效呢?中医认为,梅花性平无毒,由于它是走肝经的,所以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

大家都知道,这个肝是不能被郁住的,正如陶弘景所说:“肝德在散。”发散是肝的正常功能。肝要促进人体的生机,把勃勃生气散发到人体的每一个角落;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积聚的恶劣情绪发散出去;我们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毒素也要靠肝来解毒,这些,都是发散功能在起作用。发散的反面是郁结,当肝气受伤,发散功能就不利索了,郁结就形成了。肝气越郁结,就越需要发散。什么药物可以发散呢?理气的药物可以帮助发散。但大多数理气药的特点,就是多辛,温燥,这样的药物是不能久服的,比如香附、木香、柴胡等的理气药在我们大夫用的时候,也经常提到,不能多用,不能久用,为什么呢?久服伤阴,有没有一种不伤阴气的理气药呢?有!它就是梅花。其他的理气药多是性温的,而梅花却是性平的,所以梅花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理气,能够调理脾胃,能够舒理气血,但却不会伤阴,非常难得。所以无论是家里的百岁老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可爱宝宝,都可以用梅花来保健。当然,梅花除了可用于日常保健外,还可用于治疗梅核气、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等

病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