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考古发现(2)

神秘的赵佗墓

赵佗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的开国之王。据有关史料记载,赵佗在世时搜刮了大量奇珍异宝,死后又将它们都带入了坟墓。而且,他在世时,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缜密的安排。所以,他的墓藏是一个极大的秘密。

由于赵佗墓的考古价值甚高,加上巨大的奇珍异宝墓藏的吸引,从东汉末的三国时候起,2000多年来一直有无数的人倾力于寻找赵佗墓。史料中记载,三国时的东吴之主孙权,就曾派吕瑜带领着几千兵卒访掘赵佗墓,想要找到巨额珍宝。结果只找到了赵佗之孙赵婴齐之墓,但收获颇丰。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物后来又去向何方,已经无法查寻。所以,也不知此记载的真伪。

不过,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发掘出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众多罕见的文物,堪称“中国之最”。这使人们更加相信史料对赵佗墓藏的描述绝不会是捕风捉影。同时,也表明史料对赵婴齐墓被发现的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在赵昧墓中出土了3枚金印,其中一枚象征着权力威望的龙纽“文帝行玺”重达克,印纽是一条传神生动的游龙。它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赵昧墓中出土的文物中,还有许多堪称中国文物之最的瑰宝。作为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的墓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奇。可是,历代的寻墓人已经踏遍了广州附近的白云山、鸡笼岗、马鞍岗等无数山岗,赵佗墓仍然深藏地下不为世人所识。

令人震惊的满城古墓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千米处,有一座多石少土的小山丘,小山本无名,因古老相传该山丘为古帝王陵墓,所以人称“陵山”。

196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在河北满城陵山进行一项军事工程的施工,发现了一个洞穴,里面有许多文物。据考证是汉朝中山王刘胜之墓。与西汉流行的土坑墓不同,此墓是颇为奇特的崖墓(横穴墓)。

刘胜墓全长米,最宽处米,最高处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他的妻子窦绾墓全长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米,容积近3000平方米,两墓形制基本相同,均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个部分。

满城汉墓不仅墓室庞大,随葬品也十分丰富。

墓中发现的铜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其中有些器物不仅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而且设计灵巧、铸工精致,是汉代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如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刘胜墓发现的错金博山炉、错金银写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鎏金银嵌乳钉纹壶等,便是最为突出的几件。

刘胜墓中还出土了一套铁甲,它是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到的保存最完好的西汉铠甲。该甲属“鱼鳞甲”类,由甲身、短袖和垂缘三部分组成,甲片多达1589枚。

而满城汉墓的出土文物中,最激动人心,也是引起国内外最大轰动的当数金缕玉衣。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与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全身皆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黄金制的丝缕编缀,全长米,共用玉片2498,金丝约1100克。

云居寺佛舍利的发现

佛舍利指死者火葬后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一种固体物。如佛舍利子、佛牙舍利、佛指舍利。佛教经典中舍利有两类:一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为生身舍利,既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固体物。如白色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红色的肉舍利。舍利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间珠宝可比。

1981年11月27日上午,北京房山县文化科及云居寺文物保管所人员在雷音洞内清理地面,见佛座后边地下五公分处有一方石,掀开方石,下有一穴,穴中有一石函。至上午12时15分,五重封函全部取出。佛舍利藏于内函中,共两颗,黍粒般大小,米黄色,为肉舍利。现场拍照后,封函及佛舍利被北京市文物局送往北京保藏,随后,佛教文物专家逐一打开封函,进行了反复研究。

外函汉白玉大石函。长宽各49厘米。通高厘米,此函为明增制。函盖刻有172字铭文。

次函为青石函。长宽各30厘米,通高24厘米。内原有四五升灵骨,1981年发函时未见,看来是让明人取出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