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华尔街的著名股票一个接一个猛跌。此时,巴菲特的投资才华再次显露,他投资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开始了。他建立起一种新的基金,取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新英格兰一家老纺织公司的名字。当时,老公司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一座工厂,没有一个工人,只留下一块招牌。
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负盛名的控股公司,它是美国好几家大跨国公司的主要股东:可口可乐的8%,吉列的8.5%,美国运通的11%,迪斯尼的3%,《华盛顿邮报》的17%……到2000年年底,这些股份的总价值为372亿美元。
从1965到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巴菲特个人投资史上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1988年他入股可口可乐。1988年,巴菲特以每股10.96美元的价格悄悄地购买了1400多万股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上的投资达到了5.92亿美元。第二年,巴菲特又增购了9177.5万股,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上的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1989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在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上潜在的盈利高达7.8亿美元。此后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公司上的收益更大。
2008年,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从100亿美元猛增至620亿美元,第一次问鼎全球首富,墨西哥电信大亨斯利姆以600亿美元位居第二,13年蝉联首富桂冠的微软主席盖茨退居第三。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投机者,他喜好作长线投资。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同时巴菲特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从不跟风。世纪之交,网络股高潮的时候,热钱都疯狂地向互联网经济涌入。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甚至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赶快跳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巴菲特却并没有投资互联网新经济。那时投资界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据说他的一些股东对他很不满,想要逼他退休。但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股价大跌,埋葬了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巴菲特也有失算的时候。例如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2000年巴菲特迫使可口可乐取消140亿美元收购食品公司桂格公司的计划。但在2001年,百事可乐以同样的价格收购桂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然这些小的失误,不能掩盖巴菲特的巨大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专注”。他的传记作家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毫无疑问,巴菲特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天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