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人相助
对全世界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第一个要面对的困难是钱从哪里来。王传福也是这样,当时国内没有风险投资的概念,王传福不可能从国外金融资本那里拉到启动资金,同时又不可能向银行借钱。有一段时间,王传福真是体会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尴尬,资金问题甚至要动摇他再坚持下去的决心!
比亚迪副总裁吴经胜谈起比亚迪大业初创时期遇到的融资困境依然记忆犹新,他说:“说实话,没想到比亚迪今天会做这么大。比亚迪当年的注册资本仅有450万元,由于还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入股,手头的现金总是十分匮乏,贷款成为难题。我还记得当时王总要求我:‘一年能贷来300万元就够了。’而现在比亚迪的发展连我们自己都始料未及。”
最开始寻找创业启动资金的时候,王传福找到了当时主投传统产业的汇亚基金负责人王干芝,王干芝对比亚迪的前景较有信心,可惜由于融资额度问题,并没有获得汇亚投资委员会最终认可。王传福生性倔强,第一次融资泡汤,让他大受打击,从此他再没有见过创业投资者。
说实话,王传福能够创业成功,最需要感谢自己表哥吕向阳,正是他在王传福下海之初借出的250万元启动资金,让王传福圆了比亚迪之梦。
吕向阳是王传福的表哥,他1962年出生于安徽无为的一个农民家庭。很小就离开了学校,1978年在16岁的时候,他接父亲班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工作,一干就是15年。1993年,吕向阳开始创建融捷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纺织品等传统行业的经营。凭借精明的头脑和极其广泛的人脉,吕向阳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1995年王传福准备下海创业,那么钱从哪里来?在从别处融资失败后,王传福找做房地产生意的表哥吕向阳借钱。一开始表哥也不支持他:“我和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职业稳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全盘皆输,到时你怎么办?”
王传福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久经商海的吕向阳听了王传福这番话,最终果断地借给了王传福250万元。他相信王传福的人品,也相信王传福的能力。
吕向阳对王传福的投资,当然是以亲情为纽带,但也跟其他的风险投资一样,追逐利润是永恒的目标。250万元投资王传福也让吕向阳尝到了甜头,可以说投资比亚迪是吕向阳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决策。他的融捷公司不仅由此开始涉足高科技领域(充电电池),而且在一批能人的辅佐下,融捷公司开始了战略转型。由传统产业经营逐渐过渡到以专业投资为主,以充电电池等高科技产业和房地产业为辅的新格局,融捷公司也变成了融捷投资管理公司。
吕向阳的前期投资主要都投向产业目标,是一种产业投资。2000年以前,吕向阳对风险投资或证券市场上的资本运作接触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快速的发展,到1999年,融捷集团及成员企业产值已达13亿元,经营利润约11亿元,员工13万多人。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融捷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在这个过程中,其经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资本逐渐向金融资本过渡。融捷集团的国际融投资目前托管着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基金和资产,为重要客户提供各类投资组合。这种转变,为融捷带来了更大的收益:2001年集团产值达30亿元人民币,投资服务业交易额3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