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竞争时代的对手(3)

在黄光裕被羁押事件之后,国美公布了2008年年报。通过将国美的年报与苏宁的年报相比较,可以发现在坐了多年家电连锁的头把“交椅”后,国美遗憾地把这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苏宁。

年报显示,国美2008年总收入为4589亿元,比苏宁少41亿元。利润方面,国美净利润约为苏宁一半,为1048亿元,而苏宁利润为217亿元。通过并购和开店,国美总店数达到859家,增加133家,而门店每平方米销售收入为15503元,同比略微下降。而苏宁店面数略少,为812家门店。也就是说,除了门店的微弱优势之外,苏宁已经全面赶超国美,扛起了家电零售连锁的大旗。

而当年国美收购大中之后,黄光裕豪迈的言语犹然在耳。2006年,黄光裕导演了一场耗资5268亿元的国内家电连锁行业的最大并购案,国美一口吃掉了永乐。实际上,也就在这一年前,大家还坐在一起温情脉脉地商讨着如何应对整个行业性的问题。

势头正劲的黄光裕给新的国美集团制定了新的目标:在2007年年底完成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努力在2008年进入世界500强。同时,黄光裕在摆平永乐后,还不忘去挑逗一下最难缠、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苏宁。他说“苏宁股价虚高”,“国美收购苏宁只是时间问题”,要“打到苏宁国美合并为止”。那春风得意,豪气尽显于字里行间。

可是,比黄光裕年长不少的张近东并不是个容易捏的“软柿子”,甚至可以说在温文儒雅的外表下有着强硬的内核。张近东对付黄光裕的依然是那句老话:“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张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信地说:“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也不一定大于二。从公开的数据看,靠吃兴奋剂比赛是没有用的,只有内功才能赢。我们讲三年领跑,是全面领跑。我知道这市场一定是我们赢的,铁定的,我要的是长远的东西,我认为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乃至后来2008年的业绩出来后,有媒体说苏宁能在2008年超越国美,完全是因为黄光裕出事了,苏宁的员工还不忿地讲,即使黄光裕没有出事,苏宁超越国美也是必然的事情。因为苏宁已经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不过不管怎么讲,到2009年苏宁和国美一直以来的交锋终于告了一个段落,家电连锁的格局从群雄纷争到两强争霸,再从国美领跑又过渡到苏宁领跑的时代。

回顾过去的国美以及苏宁,可以发现,同属一个业态但却性格迥然的两家企业,一个虎踞于北京,一个龙蟠于南京。就像武林高手的对决,一路过关斩将,在一统江湖梦想的趋势下不断发展。国美起步稍早,最早开始全国性的扩张。在打压不同业态的传统百货商店之类的地头蛇之余,国美也关注如苏宁这样的同业态的区域强者。在国美的眼中,苏宁会像大中、三联、永乐一样,迟早要被收入囊中,但是国美没有想到,一路收购过来,大中、三联、永乐都通通就范,用金元硬生生砸出了一条并购的大道来,可是苏宁却成了一块硬骨头,不仅啃不动而且渐有赶超之势,威胁着自己的霸主地位。

家电连锁行业作为一个流通行业,规模就意味着话语权,意味着在竞争中更有利的地位。这或许应了一句古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黄光裕之所以能够在家电厂家面前表现得那么强硬,无非是因为国美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有利的渠道位置,厂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与苏宁的内生型增长,通过自己努力缓慢地开店不同,国美更乐意于通过资本运作,通过兼并来实现快速型的扩张。并购行业“老三”永乐,国美迅速在上海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购“老四”大中,又使得国美在北京占据了垄断地位;并购“老五”三联商社,则一举打开了山东的市场。这些收购让国美的体积迅速膨胀,实际控制的店面从2005年的400多家一举发展到1200多家。

国美一直郁闷苏宁的不肯就犯,苏宁实际上也一直郁闷自己“千年老二”的地位,虽然2006年,在上市公司层面,苏宁出过一次漂亮的季报,算是慰藉般地超越过国美一次,但是这种微弱而短暂的领先,又很快以国美并购大中而终结。

苏宁何尝不愿意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并购来加快自己的发展?张近东也明白,在零售行业对外资逐步开放,世界零售巨头争先进入中国后,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单凭自身的缓慢积累、开店,而不迅速扩大规模,难免会有被人“吃掉”的危险。黄光裕在收购了大中、三联之后,不就是志得意满地向张近东宣战,放出要收购苏宁的豪言“这个行业需要尽快统一”吗?

乃至,在收购大中的非常戏剧化的过程中,苏宁都已经派员入驻大中进行资产盘点,国美却突然杀过来横刀夺爱。2007年年底收购大中的失利对于苏宁上上下下的士气,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张近东更是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但是,商业没有温情的那一套,商场总是如战场般残酷。张近东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并且在“既不张扬也不懦弱”的大前提下,抛出了既可以稍微挽回颜面,又不至于完全跟国美弄翻的“家电连锁模式”的说法,硬生生地将苏宁和国美隔离开来,进行有效区隔,使得尚处于下风的苏宁不至于被媒体舆论拿去与国美进行简单类比。张近东说,企业成长的模式是多样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格,国美讲究的是兼并式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而苏宁则走的是一条“内生式增长”的道路,并表示说,相对于兼并扩张,苏宁更是倾向于自主开店。

这样一番话确实是很下了一点心思,但依然难掩张近东心中得而复失的酸酸的味道,张近东没办法不失落,甚至这点让双方颜面都好过的说辞都遭到了国美的反驳,国美副总裁何阳青就直接表示,国美是内外兼收,两条腿走路。

不过,几年之后再来看当时的得失,国美都是超高价收购,当时得意,但是后面却不得不面对消化整合这样的管理难题,尘埃落定后,还给了人一点冤大头的感觉。

而苏宁被动地采取自主建店的方式,因为优秀的标的资源都已经被国美劫掠而去。但是却硬逼着苏宁在平台管理上越走越远,最终苦尽甘来,奠定了自己最核心的优势。

只能说,不看谁当时笑得灿烂,而是要看谁能笑到最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