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什么支撑着今天的日本?(1)

——写在日本《人间国宝》周刊创刊之际

《人间国宝》周刊的创刊

2006年5月的日本,一本新的周刊杂志创刊了,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名字——《人间国宝》。

在媒体多到可以用“泛滥”来形容的日本,新出一本周刊杂志,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这本杂志对于我却不同。从我知道这本杂志创刊起,心中就一直涌动着写点什么的想法。

日本经济的发展在80年代末达到顶点,到90年代开始进入泡沫经济崩溃期。研究者们一般称之为“日本失去的十年”。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收盘达到历史最高的38915点。可是,在21世纪第一年,这一指数就跌破12000点,此后最低甚至曾到过8千多点。90年代日本地价也大幅下降,1999年东京港区一块土地的价格,只是1989年的八分之一。许多世界闻名的银行、企业开始倒闭,失业人数大量增加,曾几何时,日本被称为“发达国家中的病夫”。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在21世纪初似乎走到了穷途末路。

然而,在很多真正了解日本的经济学家冷静的眼中,尽管90年代日本经济因为泡沫经济崩溃而出现了一系列巨大的振荡,但是,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没有动摇,反而还由于日元升值,而得到了巩固和加强。2003年,日本GDP为4303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39.1%,分别为德国的1.79倍、英国的2.39倍和法国的2.45倍。2004年贸易黑字增加到1390亿美元,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的总和。2004年末,其外汇储备已占发达国家总和的60%以上。2005年-2006年,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复苏现象。2006年,日经指数已经恢复到15000点。经过90年代十年不景气,一个在经济上仍旧非常强大的日本,依旧存在于和我们只隔一衣带水的海东边,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

而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面对经历了90年代十年不景气的摔打,仍旧站得起来的日本,我们要问: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今天的日本?

从1991年东渡日本算起,日本成为我研究的对象已经15年了。15年来,我一直思考着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日本民族的优秀之处何在?这是我在研究中必须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一本名为《人间国宝》的周刊杂志在日本创刊,之所以带起我想写点什么的念头,原因就是这本杂志的名称“人间国宝”,和我思考的日本民族的优秀之处,有着直接的联系。

…………

一件小事

请允许我先讲一件亲身经历的小事。2002年,有几个日本朋友来中国旅游。陪他们游览长城归来时,导游把车停在一家新装修的药店前。这是在长城下的一家专门为外国旅游者“服务”的特殊药店,熟悉旅游业的人都知道它。药店的服务,包括从为客人把脉到确诊、开药、卖药一个全过程,所以需要时间很长。同行的黑川先生明显对买药不感兴趣,一个人走到窗前看外面的景色。无意中看到他在那里皱起眉头的样子,我以为他有什么意见,便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没有想到他指着新装的铝合金窗框的一个角说:“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啊。”仔细看去,大概是施工者最初计算错误,在铝框下边接近拐角的地方,多锯了一个小豁口。黑川以手扶窗向外看时,豁口的尖角恰恰划破了他的手。

“在日本,这样的活儿是不能交工的。这样交工的话,那会是做活人的耻辱。看来中国赶上世界水平,还需要时间啊。”

工匠出身的黑川的话题,显然超出了划破手这个小事故:

“这回来中国,到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乍一看建设得照东京、大阪没有多少区别,可一往细处看,就觉得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你看这里的内装潢一看上去很漂亮,可也就是一看上去漂亮而已。你看墙上新刷的乳胶,已经有鼓起来的小点了,用不到半年,这里会出现脱落,像秃头上的癞疤。你再看窗帘上的铁环,已经有了红色锈痕。哪怕硬件完全做到一样了,如果这里”,他指了一下脑袋,“如果这里没有完全做到更新,就做不出世界上最漂亮的活儿。”

1991年刚到日本的时候,中国的产品在日本还不那么多。到2001年我回国前,日本的市场上,已经充满了中国制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是从心里为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欢呼的,但同时从心中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产品经常只是以价廉取胜。一架美能达相机,外形完全一致,只是因为下面的产地分别标明“made in Japan”和“made in China”,价格就完全不同。我专门问过美能达的一位经理,据他讲,设在中国的工厂和日本的工厂生产线完全是相同的。可为什么同样的机器,我们做的,在世界上只能卖上中低档的价钱,日本人做的,却能卖上高价?那答案的一部分,就在黑川先生话里提到的“这样的工作是不能交工的。交工的话,那会是做活人的耻辱”、“做不出世界上最漂亮的活儿”这些看似普通的话中。

读书导航